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有多大”提问时,表示“从理论上讲空间可以非常大”。一般来说,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调节市场的流动性。
我认为,这个表态蕴藏着“两会”后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信息。
首先,从2011年下半年起,中国的货币政策就有所转向,央行主张在现有的货币政策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目标是让既有货币增长与信贷增长回归到常态。
早几年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得那样高,更重要的是用来冲销外汇占款,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正是这样的一个目的,使得央行频繁使用存准率,并上调到近乎扭曲的状况。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之后,外国进入中国的资金也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外汇占款减少,也就为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提供了很大空间。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如果央行频繁运用存准率工具或下调存准率,释放的资金会流向哪里?周行长的答案是“它会广泛地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有更宽的流动性以后,可贷资金增加,银行会根据风险定价而把资金流向政府政策鼓励的产业。即不会特别流向股市,也不会特别流向房地产。有些国有大行今年就把房地产界定为风险较高的产业,因此,其信贷流入房地产业会更加谨慎。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早几年银行那种早放贷早收益的经营模式在2011年开始转变。今年一二月份银行信贷增长每月都保持在7000多亿元,比以前有较大降幅。在未来,这种信贷增长模式不会有太多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央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来说,可能释放出更多可贷资金,但会在风险评估基础上流向效率更高的地方。今年银行信贷增长快慢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风险评估。
还有,尽管2月份的CPI已经下降到3.2%,持续了两年多的负利率看上去基本结束。不过,今年的CPI回落能否保持在这样一个水平,目前仍然是十分不确定的。因此,全球最主要四大央行都出招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将成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央行再也不会如2008年那样随风起舞,但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要素价格上涨,同样使得国内CPI上涨压力很大。这就使得2012年CPI规划仍将保持在4%之间的水平。在这个情况下,央行运用利率价格工具的概率不会太高。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