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全国“两会”我说了一句“仇官仇富最后倒霉的是老百姓”,有人骂我骂了一年还没有骂完。其实我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说的,不能把反对贪官污吏变成仇恨所有的官员或富人。仇官仇富,我认为不是民主主义的表现。(3月14日《南方日报》)
“仇”字在中国人的字典中的意思是,或强烈的敌意或深切的怨恨,它有着强烈的对抗色彩。而一般来说,仇不是单向的,你对我咬牙切齿,我总不可能笑脸相迎。如果“仇官仇富”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社会的走向将不堪设想。在此,笔者先不妨武断地说一句,“仇官仇富”,有点“度君子之腹”和耸人听闻。
“历史不嘲笑胜利者”。事实上,中华民族不是仇官仇富的民族,反倒对官员和富人从来都是恭而敬之的。如果说仇官仇富,为什么在中国社会里老百姓会至今不忘记甚至是爱着“包青天”?为什么现在的中国还有那么多人对官员们怀着无比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不仇袁隆平?为什么不仇姚明、陈光标?
当然也不能因上述一概回避国人无“仇官仇富”心理。然而这里的“仇”是有特定指向的,仇官仇的是,比如仇刘青山、张子善、比如仇成克杰、郑筱萸之流;仇的是贪污腐败之官,仇的是违法乱纪、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而仇富仇的是取之无道、为富不仁之富。所谓“仇官仇富”,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民众对这些矛盾所持的质疑和无力改变事实的无奈。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曾这样说过:“在我看来,民众并不‘仇富’,他们反对的是‘不仁’;民众也不‘仇官’,他们反对的是‘不正’。为官不正,为富不仁,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当下,极少数官员本性丢失和富豪道德滑坡,打碎了民众对“公平正义”社会机制的憧憬,使得百姓在“强权”和“暴富”这一双重挤压下,变得异常脆弱。
中国的文化词典里有个“疾恶如仇”的词,如果硬要说国人“仇官仇富”的话,这种“仇”就是疾恶如仇,“仇”出的是一种社会正义的表达。有了这种“仇”的存在,贪官污吏、取之无道、为富不仁的富人就不敢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如是就不难理解,存在于老百姓心中的这种“仇”,不是消极的“仇”,而是积极的“仇”,不是不该存在的,相反是必要的。如果国人连一种正义之“仇”都没有了,于国于民,不是福,而是一种悲哀。
但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当一切都向善了,官员、富人中没有了恶,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了大和谐的时候,存在于老百姓心中的这种“仇”才会“化”去,这倒是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