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暴利这个词,如果单纯地从字面解读,暴利是生产者、经营者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超过合理利润幅度的行为。而中国银行业肯定是合法经营的,那么是不存在“暴利”。但从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对银行暴利的解读是,银行在合法的范围内从社会资源分配中获取了过多的资源。
据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0412亿元,相比2010年7637亿净利润,增长率达36.34%,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这份靓丽的数据是建立在众多其他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哀鸿片野的情况下,不可否认很多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生存局面也是非常严峻的。两相对比之下,银行合法的高额利润就容易被人家解读为“暴利”。此刻,周行长再用简单的定义归类否定银行业暴利的存在就有着点掩耳盗铃了。
同时,用国际银行业的高利润和高管的工资来为中国银行业暴利背书,也存在逻辑问题。不可否认,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一直以高利润、高管的高工资为银行业的标签。但就是因为美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这两高,直接导致了美国金融业的泡沫的产生,直接推动了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最终酿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也是因为这次大教训开始提出避免产业空心化,要加大实体经济的建设力度。所以用一个失败的金融体制下的银行高利润,来给中国当前高额的银行业利润背书,必然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自欺欺人。
当然,多数中国银行业的高管认为,银行业需要以巨额利润来补充资本金作为理由也是荒唐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在两会上就认为,“银行每年新增贷款7万亿,要按12.5%资本充足率,银行一年的利润才1万亿,8千亿补充资本金了。”难道那个银行是做无本生意的?资本金补充本就是开银行需要投入的资本。即使转做资本金,银行作为法人的权益并没有改变。所以不能用资本金投入作为掩饰银行高额利润的纱布。
事实上如果银行业真缺资本金,完全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在这么好的银行利润下,只要政府肯将所有国有银行股权私有化,压根就不需要担心没有人来购买股份,不需要担心资本金不够的问题。
实质上,中国银行业获取高额利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制度性的利率非市场化的结果。在高额利差的局面下,在银行业相对垄断的情况下,银行业完全可以躺着赚钱。尽管银行业天天喊扩大中间业务的收入,但多年后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的80%以上还是来自存贷差。这点和欧美的银行业差距甚远。
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不承认银行业存在暴利,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维持银行业的高额利润,维持利率非市场化的制度。对此,必须正视这种掩耳盗铃,推动中国银行业破除垄断,走向市场,真正与实体经济双赢成长。
易鹏 经济学者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