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韩福东:人大代表为何不爱面对记者

2012-03-14 14:44 来源:华商报

  媒体上呈现的全国“两会”越来越热闹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制造的效果。两天前,我接到一个跑两会会场的记者电话,他说:肯说话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大部分的代表、委员见了记者,根本扭头就走。这和我多年跑两会外围报道的经验相符。两天前,有媒体女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北门口——所谓的“部长通道”,围堵前来与会的部长——这些部长中相当比例是全国人大代表,半推半就令他们接受采访。虽然带有“半强迫”性质,但还是有很多部长不给面子,决不肯对记者吐一言。

  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5年来,有多大比例在两会期间从未曾接受过媒体访问?如果做个统计,答案会很有趣。那些喜欢公共表达者,基本都被媒体塑造成了明星代表。不在媒体露面的代表,一部分是没能提出足以吸引眼球的建议、议案,自然无法在媒体上占据一席之地;另一部分是不希望媒体放大自己的声音,沉默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状态。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有的代表,是出于担心媒体报道歪曲自己原意的考虑,而选择回避。这些在两会期间选择沉默的代表,最需要直面我们的追问:代表之于你们,更多是一种身份荣耀,而非职责与义务么?

  现在的问题是,两会关系国民参政议政大计,近年来,有些代表或委员屡有缺席,而其中个别不具备问政能力,专以与部长握手言欢为荣,也令民间产生反感;官员的比例也过高,造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身份的重合。对现实中位高权重的官员代表而言,在每年3月的这个时段,他们也不需要在自己熟稔的领域内,作为代表提出质询——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被质询和提问的对象。

  喜欢面对媒体的代表,大多来自学界、商界和相对基层的组织,他们有自己的知识与利益,需要表达与赢得支持,“明星代表”的光环有时对他们是有利的。而对于那些高官代表,他们所执掌的领域,常常需要面对很多敏感的舆论发问,在一部分人的考量下,回避也可能成为最佳选择。平日里,媒体想要采访这些高官,可谓难上加难,两会时,靠现场的围追堵截、死缠硬打,也能收获很多珍贵信息——譬如聂树斌案,就得到了河北高院院长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个被媒体倒逼出来“积极回应”的现实机会。

  从道理上讲,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即便从争取人民支持的角度出发,也应该主动利用媒体平台,塑造自身形象。哪有见了媒体扭头就走,或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三五个记者拦住死缠硬打,也坚持“沉默是金”四字箴言的道理?

  因此,那些不愿面对媒体的代表,有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代表职位的义务没有足够的认识,这当然也值得我们的制度设计者深思。

  (韩福东知名媒体人)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