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资源来支撑大房、大车、大办公楼、大活动、大吃大喝……那种竭泽而渔、不顾子孙后代的奢侈生活方式,在中国是断断行不通的!”话音未落,掌声四起。11日上午,站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席上,全国政协委员何清华直言不讳的话语,引起近2000位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2012年3月12日新华社)
我们都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而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举不胜举,从商纣王至隋炀帝,从明王朝瓦解到李自成兵败……多少封建政权都是在灯红酒绿、炫耀挥霍中灰飞烟灭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多少领导干部由奢靡走向腐败?这样的教训极其深刻,恐怕仅用“刻骨铭心”都无法来准确表达。
正因如此,何清华委员的“直言不讳”着实让人深思。诚如何清华委员所说,“奢侈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奢侈的背后,不知需要多少电力、石油、稀有矿产等资源的支撑!目前存在的各种奢侈现象,与现有的经济实力、生产水平、资源储备极不相称,是不可持续的。”
其实,奢靡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对物质财富的浪费,更在于对精神状态的腐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初始兴起时,大凡艰难困苦,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渐渐地环境变了,条件好转了,思想上就可能渐渐放松了。人的精力有限,心思花在了享乐上,就会玩物丧志。所以说,奢靡之风,讲的是排场,脱离的是群众;贪图的是享受,丢弃的是精神;满足的是虚荣心,失掉的是民心。
如此说来,何清华委员的“直言不讳”,对上述行为无疑就是当头一棒。要知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家庭经济上的暂时落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缺乏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精神动力。如果精神颓唐了,因循守旧、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坐享其成,即使有再好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也会坐吃山空,走向衰败。美国作家斯诺当年到延安,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着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一种伟大力量,断言这是“兴国之光”。
在这个意义上讲,何清华委员的“直言不讳”,直白地告诫和启示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经验不可忘记。我们国家并不富裕,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们的国情也不容许奢侈浪费。所以,时代再发展,条件再优越,倡俭戒奢的要求不能变,倡俭戒奢的道理应当经常讲。特别是在我们党的词典中,戒奢与反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奢侈便腐化,腐化便堕落,朝渐夕染,积重难返,已经成为一些人违规违纪、犯法犯罪的共同轨迹。
如此说来,在新的历史考验面前,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就必须旗帜鲜明地远离奢靡之风、旗帜鲜明地狠刹奢靡之风,永远不忘“兴国之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