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对媒体表示,在医改中,医学人文的内涵应有更多体现。把活婴当成死婴扔了;该给吃保胎药,结果让人家吃了堕胎药……“这说明一些医务人员连基本的医疗道德底线都没了”,医务人员如果能凭着良心行医,很多医患矛盾、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无独有偶,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树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他把北大医院院训“厚德尚道”简称为“厚道”,“做人要厚道,做医生、办医院更要厚道”,“医生们要体面地、有度地挣钱,不能一味迷失在经济利益里”。
两位医学界的专家、内行人,揭示了当今医风、医德上存在着的严重问题——一些医生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行医少有良心,造成医患矛盾尖锐、不可调和;医生做人不厚道、行医不厚道,不体面、无节制地挣钱,甚至突破医疗道德底线等等。
诚然,这样的医生未必是多数,但恰恰是少部分无德医生,乱了医疗全局,抹黑了医生的整体形象。如此少部分医生,已经和正在腐蚀着医生队伍,搅扰着世道人心。可以说,此风不除,即便医疗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则医疗领域存在的乱象未必会被终结,甚至有可能致乱象升级。无他,只因医风、医德更关乎本质,更与令社会各方不满的医疗现状紧密关联。
在生活中,作为患者,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遭遇到医疗黑幕的困扰;你只要走进医院,难免要被“潜规则”;而作为患者,身体上、精神上的羸弱由不得我们去“据理抗争”,那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更加糟糕。故此,我们只好牙掉了咽肚子里,只好用“花钱消灾”来自我宽慰,只好被“宰”、被“揩油”。
当下,医生的不体面挣钱、无节制挣钱、“宰”人挣钱、回扣捞钱,从某种程度上说,依然相当严重。过度诊疗、大处方、乱开药、收取回扣、索要红包等等,表面上看,像是被治理了、被惩处了,但实际上并未根绝,甚至以隐晦的方式愈演愈烈。不信的话,今天就不妨一试——如果你是一名尚在享受“公费医疗”的患者,你走进医院,医生不把你当成可以剐肥的肉唐僧,不给你开上千八百块钱的药,那才算怪了!
我们不否认,当今时代,社会大环境很不尽如人意,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一切向钱看、为了物质利益不择手段等等,皆普遍存在。但是,这些不是医疗界人士同流合污、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的借口和理由。医生即便不能做变革社会风习的中流砥柱,至少也应天下皆浊惟己独清,独善其身。只因医生这个职业自出现之日起,便承载了太多国人的期待与热望,便担负起了改变积贫积弱的民族的重任。
司马迁说过:“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革命先驱孙中山、“民族魂”鲁迅以及郭沫若等人,皆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医道,皆欲以医术改变贫弱多病的民族体魄与精神状态。可以说,医生就是强壮民族体魄、民族性格乃至民族精神的象征;医风、医德就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医生从出现的那天起,便面临着体面挣钱、有度挣钱与不体面挣钱、无节制挣钱之间的矛盾,便需要防范嫌贫爱富的诊治观,便需要时刻提防金钱与财富的诱惑。何以古代医生悬壶济世、普渡苍生的人生理想,只在这个年代被金钱所俘获?何以古人谨小慎微、精心维护的医风、医德,要毁损在当今一代人的手中?
在我看来,医改欲实现其最终目标,即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民,除了要着力解决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外,还应尽早把医风、医德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应该认识到,再好的体制、机制,再好的医改成果,若没有素质精良、道德高尚的医生队伍以为依托,若没有良好的医风、医德土壤,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对于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来说,内心应该有坚实的信仰,至少应该把治病救人、拯救生命作为一种共识;不能物质第一、金钱至上,且应该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具备作为一名医生的道德底线。
面对病人,昧心、良心,不义之财、辛苦所得,体面挣钱、黑心贪拿之间,其实界限分明,医生的内心有杆称,病患者的内心也有杆称。医生所为,即便不能为“医生”的称谓增光添彩,至少不能令其蒙尘纳垢。我们的体制、机制、主管部门以及医院方面,不能对医风、医德每况愈下的严重局面粉饰太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样只会使问题更加尖锐化、复杂化;有关方面更不能与社会、患者“博弈”,为部门利益、一己私利撑腰张目。
作为一名医生,钟南山无情揭露医院内部的种种不义之乱、金钱之迷,令我们看到了一支纯洁的医生队伍出现的曙光。而不开大药方、不挣昧心钱、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北大医院,更是让我们人看到了医疗机构全新的未来。“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朱熹)。惟医者恒德,人人恒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恒德,才会充满希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