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话题不断被提及。与二三十年前相比,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已经不是如何摆脱国企困境,而是诸如 “‘国进民退’是否挤压民企生存空间”这样的话题。怎么看待国有企业的现状及其作用呢?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同时,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改革的同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布局也在进行调整。一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中因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退出市场,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从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退出进行重新布局,这就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大型企业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形式,相应地在中小企业层面上国有企业基本上退出,这有力地促进了以中小企业为载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中的主要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和成长于计划体制,1978年12月启动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开始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所以,国企改革是国有企业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问题,而不是要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国企改革的过程也是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
公司制、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央企业及所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已从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带动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有43家,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36家。目前,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2.88%、净资产的68.05%、营业收入的59.65%都在上市公司。因此,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并非只是国有资本的贡献,它是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共同贡献的结果。可以说,对于已经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的中央企业,准确的说法应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对于已经实现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随着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将会有更多的非国有资本融入到中央企业的产权结构中,因此,中央企业改革与发展本身就是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融合发展的结果。
从具体企业来看,一个企业的规模无论有多大,它只能处于产业链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不可能囊括全部的产业链条,因此,它必须要有其他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生产配套服务。国有大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此。在寻求对外合作中,国有大企业并不在意合作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也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它的目的只是寻求合适的合作者。
例如,中国移动经营的是基础电信业务。它的网络建设需要大量的上游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有相当数量都是民营企业。同时,与基础电信业务密切相关下游电信增殖业务,则更多的是由民营企业在做。
又如,中石油、中海油等油企拥有的供应商达数千家,涉及的行业几十家,采购物资高达几千种。在这些供应商中非公有制企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他的中央企业,如南车集团、北车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东方电气、中国建材、军工等均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同样如此。例如,作为重庆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的中国四联集团,它的上游供应链就有超过3400家的中小企业。为了发展好这些中小企业,进而也是支持自身的发展,四联集团不仅为其提供产品市场、技术服务,而且还通过小额贷款担保提供融资服务,有效解决了这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目前,国有大企业更多的是在石油石化、基础电信、基础设施服务、军工等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分析显示,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作为上游供货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说,这些领域中的国有大企业同民营企业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关系。(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