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地偏重于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国家的每一次经济调控都会对某些相关行业造成遏制,钢铁业首当其冲。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不断地传出各种抓人眼球的新闻。昨天有报道称,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透露,今年武钢准备建一个万头养猪场,而且年内就出栏。据说,这只是武钢的产业向“非钢”转型的一部分,除养猪以外,武钢甚至准备从事养鸡、种菜、卖盒饭、代家长接送幼儿园孩子、疏通居民家庭堵塞下水管道,等等。
一家大型钢铁企业,不寻思进一步发展钢铁产业,争取早点跨进“世界五百强”之类的队伍之中,却准备从事似乎有点摆不上桌面的养猪种菜、家政服务业,这样的转型未免有点“黑色幽默”。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个幽默故事,而是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做出的产业转型,而透过这样的转型选择,我们从中解读出的是传统的制造行业面临的危机。危机背后,也与我国近年来经济结构中实体经济的分量越来越轻有很大关系。
武钢所从事的钢铁制造业,曾经在我国最近几十年来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模式中大有作为。在各地普遍以铺建设摊子来拉动GDP的过程中,在各地大规模的造桥修路以及房地产市场中,钢铁产品的市场出路一直是不用发愁的,而钢铁行业也出现了高速度的发展,造成产能过剩。
但是,单一地偏重于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国家的每一次经济调控都会对某些相关行业造成遏制,钢铁业自然首当其冲。最近几年,我国持续进行了经济宏观调控,尤其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强制性调控,无疑对其上下游产业都会形成遏制。因此,钢铁制造企业面对过剩的产能,只能艰难度日。有资料显示,最近两年,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按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已达到122%,钢铁生产行业年销售利润率已不到3%,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
钢铁产品在各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即使因宏观调控的需要致使某些行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出现萎缩,也不会对其整体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在长期以来偏重于以投资为先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中,经济结构已经失衡,特别是对虚拟经济的过度追崇,导致各地的实体经济出现了萎缩,面对宏观调控的压力,很多地方的实体经济已经无法支撑起维持经济健康运转的功能,以致像武钢这样的企业不得不以转型谋生。
武钢选择向“非钢”转型,显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认真的市场调研,对未来的市场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已经宣布今年我国GDP的增长目标定位为7.5%,这是我国在8年来首次将这一指标定在8%以下,可以想见,只要这个目标得到严格执行,那么,各地由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中将有一大批被压缩,那么,钢铁企业的产品市场将进一步表现为萎缩。武钢的转型,走在其他钢铁企业的前面,这正是它有前瞻眼光的体现。
□周俊生(上海 财经评论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