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商品住宅的刚性需求是个“迷人”传说

2012-03-06 16:24 来源:红网

  据2012年3月4日《京华时报》报道,3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2011年在国家严厉宏观调控下依然保持了5.9万亿的销售量,增长了6000亿,这表明房地产市场即使挤走投资和投机需求后,还有5万亿左右的刚需动力,所以2012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幅缩水。只有保障房的套数占到商品房一半左右的时候,商品房的价格才不会增长,而这个时间还需要8—10年。

  上述言论,可谓半真半假,而富有“迷惑性”,且颇有“想当然”之味道。依据2012年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确实是5.9万亿元人民币。但该报告也表明,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占商品房销售额的82.2%,而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增幅大幅超过商品住宅销售增幅。何况,国家的有关宏观调控,直接是针对商品住宅的。也就是说,“限购令”等举措,并未直接针对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

  显然,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王健林先生,有意无意地“隐瞒”了5.9万亿元人民币商品房销售额的结构。中国普通民众听闻其有关言论,十有八九会误以为5.9万亿元人民币商品房销售额全部是商品住宅销售额。即王健林先生之说,容易给中国普通民众造成国家的有关房地产调控十分乏力、房价真是难以下降等错觉。

  一般而言,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跟中国普通民众所需商品住宅没有直接关系。然而,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通常都会声称“商品房”云云。譬如,王健林先生的上述言论,也没有细分,而统称为“商品房”如何。这,事实上就是既得利益者的精明之处。即“引诱”中国普通民众积极地去购买商品住宅。至于普通民众等群体平时将“商品房”和“商品住宅”混为一谈,则是另外一码事。

  王健林先生所讲的,“只有保障房的套数占到商品房一半左右的时候,商品房的价格才不会增长,而这个时间还需要8—10年”。究其本质,实为一种“想当然”。因为其毫无严谨的科学论证,因为中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连续半年下降又下降的客观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这其实就像秦始皇一样,他自个儿想着秦朝会千秋万代,然实际情况是“亡秦者,胡”。即三代未过,秦始皇的“想当然”美梦就破灭了。

  还有,“挤走投资和投机”之说,起码是不准确的。因为就中国现实而言,推行限购房政令等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举措的并非所有城市。也就是说,目前,在中国不少城市继续存在“投资和投机”。而且,即使在推行限购房政令等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举措的城市,“投资和投机”也并未完全绝迹。换言之,如果全国所有城市推行限购房政令等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举措,那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就会下降。

  不过,纵观王健林先生的上述言论,最有“迷惑性”和“杀伤力”的是所谓的“刚需”之说。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此说并非王健林先生的发明,而早已广为流传。当年,究竟是谁发明了“商品住宅的刚性需求”,笔者未曾考证过。然而,商品住宅的刚性需求其实就是一个“迷人”的传说。

  譬如,不少人都有购买商品住宅的心理,然要将其变成现实,往往首先得有钞票。但是,在房价高得离谱的大前提下,有多少老百姓有钱去购买?也就是说,购买心理变成购买现实,是富有“弹性”的,而非“刚性”。即使有经济实力者,也不会不断地去购买商品住宅。就算投资和投机者,也是冲着利益去的,如果无利可图,那么其购买心理也不会变成购买现实。换言之,此类购买也是“弹性”的。王健林先生有关投资和投机的言论,其实也已经证明了这点。

  当然,一定会有购买商品住宅者,可此为“弹性”,而非“刚性”。但是,在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以及某些公权力掌握者等群体的有意或无意的“误导”下,不少中国民众以为购买商品住宅真是“刚性”的。一般而言,吃饭喝水穿衣等属于相对的“刚性”,然人不购买商品住宅,还可以租住他人的房子。试问:放眼中华大地,有多少没有自购房的国人睡在屋子外面?

  但是,正像笔者在题为《“让父母买房以活得有尊严”是种歪理》等时评文章中所讲,20多年来,在西方按揭购房理念的“侵蚀”下,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百般诱导”,随着专家学者的“良苦解读”,而伴随着媒体的“轮番轰炸”,中国无数民众渴望买房子、换房子、住别墅的念头愈来愈强烈,尤其是年轻人展望未来,或者直面婚恋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把“房子”,甚至“别墅”等话语挂在口边,含在嘴里,怀在心上,放进梦里。于是乎,在亿万中国民众心目中,房子的份量特别重,甚至比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还要重,进而有意无意地扭曲、异化了正常的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然值得欣慰的是,如今“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而中央在2011年年底已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之指令调整为“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同时,在中国房价一降再降的现实面前,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意识到中国房价必然下降又下降,且愈来愈理性。但是,“商品住宅的刚性需求”之类的歪理邪说,至今仍然大行其道,故而笔者于此再次予以解析。最后,笔者希望中国普通民众,以及有关决策者等社会群体,不要再受“商品住宅的刚性需求”之类的歪理邪说“误导”了。

责编:万晴晴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