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下午6点左右,在昆明的一个小区里,一名小孩和同伴在池塘边玩耍的时候不幸落水。令人气愤的是,当另一名孩子去向小区保安求救时,保安竟然声称他要吃饭。结果,当小孩儿被捞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2012年2月23日新华视频)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经医院的全力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2011年9月2日,武汉市一位88岁的李姓老人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市场仰面摔倒,而众多围观者却无一人出手相助。两位好心人本欲上前施救,但他人的一句“提醒”让两人止步不前,一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在一幕幕悲剧上演的同时,人们不仅要质问:怎么能见死不救哪?铁石心肠呀?下面再让我们看两件事例。
2011年8月26日,南通市的客运司机殷红彬见老人当街摔倒,选择了停车搀扶,老人非但不感激他,反而向他泼了一盆污水,指责他就是“肇事者”。
2009年10月发生在天津的许云鹤交通纠纷案,因为没有目击证人,事件真相至今扑朔迷离。许云鹤说:他看见老太在跨中心护栏时摔倒,主动停下车来上前搀扶,却被反咬“撞人”,最后法院判决许云鹤赔款10.8万元。
这时有人会说:这人都怎么了,简直是寓言故事“农夫和蛇”在现实生活中的穿越呀!
在屡屡目睹“施救者”抑或“被救者”的失信事件后,在社会舆论和网络效应的放大下,人们的不安和失信进一步发酵、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渴望关爱却又得不到关爱,想帮助他人又不敢帮助他人的怪圈。在这种纠结心态下,见义勇为流血又流泪、好心反被惹官司的锤打下,人们逐步炼就了铁石心肠。
新浪微博曾对“见到老人摔倒是否上前施救”问题进行了网上调查,只有不到两成人表示“肯定会扶”,一位网友留言:“不是不想扶,实在是不敢扶啊!”
笔者认为:这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失衡的结果,在利益和道德面前,道德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什么?导致这些悲剧重演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拷问着每个人的诚信,更炙烤着社会道德的底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