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受到了舆论高度的关注。多位中外专家普遍认为,中美之间存在分歧在所难免,但双方可在扩大共同利益基础上,通过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并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承担起更积极的角色。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引起了媒体的高度重视。据披露,网络安全、南海问题、气候变化等都是习近平此访中的重要议题。在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王赓武看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拉偏架的表现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的担忧,但这是一种误判,中国发展海上国防力量是为了保护切身利益,而且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对美国无法构成威胁,中国没有企图谋求海洋霸权。王赓武说:“中国建设海军力量可以理解,从全球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是为了发展海上国防力量。我认为,中国海军对美国没有威胁力,一点都没有。但问题是,中国要保障自己的根本利益。如果中美之间有国家安全方面的疑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是根本不可能平等的。这需要双方加强互信,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表现,仅仅是两国分歧的一个缩影。对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认为,中国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果中美两国能共同应对新形势,将有助于双方合作。“合作源于分歧,而非和谐一致。中国的崛起加深了中美关系的分歧。问题是,能否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合作,如果可以,中美双方的合作将比以往都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全球性。”
展开合作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际上,增进互信也应该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需要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夏立平教授说:“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实际上处于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如果中美发生对抗,对两国的伤害都会是非常巨大的。当然,因为我们中国身处的一些情况,所以中国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的和平发展也不可能实现,而且和平统一也不可能实现。对于美国来说,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和领导地位,也必须和中国保持合作。”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的合作同样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影响深远。国际关系学及安全研究领域的理论泰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巴里·布赞表示:“当今,世界结合地越发紧密,各国在经济领域受到彼此极大的影响,在国际经济方面更需要合作,因为各国的财富和权力都取决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我们在一些重大议题方面有共同命运,比如反恐问题、应对跨国犯罪、全球环境问题、杀伤性武器的大规模扩散等等,未来,这些牵动各国命运的问题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携手处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基欧汉也认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要实现共赢,关键是双方如何找到平衡点,进而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基欧汉说:“在武器可以造成大规模破坏性伤害的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要实现共赢,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可以通过磋商的方式进行合作。这并非意味着和谐,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做事方法、资源分布,分歧总会存在。但是在我看来,如何接受分歧至关重要,寻找彼此的核心利益,以从各方核心利益出发点达成合作,在磋商中各方都需要放弃次要利益。”
对于习近平主席即将展开的美国之行,基欧汉表示,希望中美两国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具体成果:“中美关系对彼此非常重要,尽管它们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差异很大。中美双方需要把两国关系朝着稳定或积极方面发展,尤其是需要扭转目前中美在军事问题方面的紧张情绪。我期待,中美这次可以在重大问题进展方面达成具体的协定,对于南海问题、军事问题如能达成共识当然是个惊喜,但是对此,可能性较小。我希望,中美可以在气候变化方面形成具有执行力的合作,建立一项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教授也表示,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全球经济、避免军事误判等诸多领域具有合作的空间,如果能达成具体共识,将对两国未来关系发展有所帮助:“如果双方在网络安全方面能够达成一些共识的话,我觉得这会减少这个因素对中美双方负面的冲击;当然,如果双方能在双边投资协议上,能够取得进展的话,我认为也很重要,因为这对夯实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双方能在避免军事冲突机制的建构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的话,这个也助于双方降低战略上不信任感,以及降低双方出现军事意外冲突的可能性,这些都会有帮助。”(记者张薇、实习记者李漪茗)
不管最终谁当总统,中美关系的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趋势。[李克强谈美国大选:不管谁当总统,中美关系发展大势不会改变]
美国仍然无法走出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军事危机泥潭,无法推卸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对中东欧国家承担的额外军事责任。美国陷入一系列前景全无、旷日持久的冲突当中无法自拔,使得中国有机会逐步加强自己在东亚的军事和经济地位。
中美关系冲突与合作并存,要数落相互冲突,从南海问题、网络问题、金融问题,不一而足;与此同时,要统计相互合作,也可以从这些热点问题得到印证,这就是中美关系的现状。中美有一百个理由冲突,也有一千个理由合作。这就是中美关系的希望。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8月29日报道称,与2009年的国庆阅兵相比,此次中国胜利日阅兵将展示更多的现代武器,以及更为明显的国际特征。因此,这将是解放军展示其某些最新技术的最好机会。
若不接触,美国就将(以巨大代价)孤立中国。那么,除了对华接触政策,美国就没别的办法避免陷入大国敌对吗?
美国对于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总是不遗余力。美国《防务新闻》10日宣称,中国正寻求巴西军队在丛林战方面的训练协助,以提升解放军的相关能力。
“最近一段时间,我军开展了一些演习演练,这些都是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30日在记者会上屡次被问到中国近来展开的一系列海上军演时回应称,军事演训是检验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
哈里斯上将不是第一次对中国撂狠话了,但是如此无礼的诬蔑和威胁,近年罕见。在于美国是否能够承认中国对南海岛礁和海域无可辩驳的主权,在于美国是否能放弃敌对政策用积极的行动欢迎中国的崛起。
【环球军事报道】在美国太平洋舰队网站发出斯威夫特乘巡逻机在南海上空执行侦察任务的照片后,菲律宾总统府随即“发出欢呼”。德国全球观察网20日认为,美国联合日本和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让外界担心与中国的正面冲突。
对美国而言,关键的问题一直在于如何运作这一新模式,最近美国政府似乎已断定,不值得玩这个游戏。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绝口不提“新型军事关系”的做法,只是这种大趋势的一个体现。
报道称,对于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的问题,柯庆生说,美国应该关注不是人造岛屿本身,而是实际效果。”
【环球军事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8日抵达巴西,正式开始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四国进行访问。香港《南华早报》称,按冷战思维将中国与拉美的关系视作挑战美国的战略,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
国《纽约时报》17日报道称,在保持最小核威慑能力长达数十年之后,中国在重新设计许多远程弹道导弹,使其能携带多个核弹头。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和政策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准备在太平洋地区部署更多强大的导弹防御力量之际,中国此举似乎是为了让美国三思而后行。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计划网站3月12日发表悉尼大学美籍比较人类学家萨尔瓦托雷·巴博恩斯的文章称,中国已成为美国安全政策中最令人讨厌的国家。今后,中国有可能拥有主导其附近海域的能力。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字是:40%的全球贸易(据称是5.3万亿美元)经由南海运输。再加上东海和台湾海峡的,总贸易量将超过50%。
【环球军事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6日文章,原题:不要指望“中国旋风”会减弱 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似乎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区恶霸变成了施主。香博先生和其他分析人士仍然更加关注中国欲主导东亚命运的长期目标,以及为达此目标而做出的前所未有的外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