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与企业职工座谈时说的这句话,让全国民众闻之动容,为之感动。
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参加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两场重要外交活动,从俄罗斯乌法返回北京后,席不暇暖,马不停蹄,就来到吉林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话,强调真正的人才来自基层,强调各级干部要熟悉基层,了解基层,要“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强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之所以强调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国历朝历代的“官民关系”是“治”与“被治”的关系,老百姓“见官矮三分”。而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认识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真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成为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把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摆正了,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执政思路确立了,党的各级干部的身份地位、职责任务就明确了,那就是要做好勤务员,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做好人民的勤务员不是表面上说的几句漂亮话,而是需要让人民群众相信、认可的真心真意真功夫。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从潮湿的稻田到闷热的车间,他与农民、工人毫无隔膜地亲切交谈;从水稻分蘖情况,到动车组总装的工艺流程,他与一线的劳动者驾轻就熟地沟通。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各级官员做出了示范,告诉全党,什么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基本本领。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勤务员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个要求。这句话蕴含的是承诺,是要求,是由党以往的成功所验证的深刻道理。(国平)
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安阳市殷都区2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进企接地气,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再过几天,中国共产党就将迎来95岁生日。事实上,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等不断提高,中国也的确……
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把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指挥棒”,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创造、永葆生机的活水源头和检验研究成效的最终标准。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坚定追求,是习近平同志民生思想的凝练表达。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两高”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这是近11年来,最高院工作报告通过率第二、反对票最低的一次。3年前,最高法院反对票数的峰值曾达到605票,通过率75.4%。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宪法法律规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体现,报告的起草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来展开。
回顾过去,民生改善成就喜人,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放眼今年,民生改善更进一步,让人民更有信任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西藏,阳光是从来不缺的,它总是把自己的光芒毫不吝啬洒向世界屋脊的各个角落。作为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西藏来说,更是让“中国梦”在西藏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变化中展现的淋淋尽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要求,现就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方案如下:2.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人民监督员信息库,并与人民检察院信息共享。
依靠人民群众历来是我国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当前,应切实采取措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渠道,把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原则落到实处。选任机构的客观性是从体制上确保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独立性进而确保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效的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8个“更加注重”,居于首位的是“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086亿元,增长9.8%;教育支出22906亿元,增长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13亿元,增长9.8%;住房保障支出4968亿元,增长10.9%。
10月24日,全省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现场会在开封召开。李亚指出,各级信访联席会议要强化督导,把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工作列入地方和信访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拓宽服务民生领域,创新服务民生方式,切实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努力让950多万郑州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前,打赢这场抗洪抢险攻坚战,就是践行服务群众、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政治任务。
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主动出击,杜微慎防,应该成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