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江苏省援藏干部李向:身体力行服务“第二故乡”

2015年07月17日12:3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5034

  谈起援藏,人们常问:“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正好,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曲水县委常务副书记李向真切鲜活的事例郑重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援藏两年来,李向与曲水县农牧民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援藏工作所在地曲水县当成另一个新家,坚持“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降标准”的实干精神,把援藏干部的担当敢为、为民利民深揣内心,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自己进藏“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的问题。

  “援藏为什么?”

  2001年还是科级干部的李向就积极主动地向组织申请参加援藏工作。12年后,已是泰州市建工局局长的他义无返顾地踏上了万里进藏路。

  在江苏,李向有擅长的工作,有熟悉的领导、同事,有年迈的双亲。去西藏,有太多的变化、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牵挂。“人是要有一点追求的,”李向说,“援藏为什么?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援藏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光荣。”作为家中的小儿子,李向进藏后,每天晚上年过八旬的父母都会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去年八月,实在放心不下的老父母在亲友的护送下进藏探望,回乡时紧握李向的双手,泪水雨下。李向坚定地说:“要尽自己的心和力,为西藏同胞做点事,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

  “在藏干什么?”

  进藏伊始,身体还未完全适应,李向便不顾同事劝阻,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曲水县6个乡镇的绝大部分村组,详细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的发展难点及百姓亟需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三年援藏工作的设想——一手抓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一手抓关爱困难群体。

  2013年10月,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提出发展“净土健康生物产业”的概念,进藏不满三个月且之前没有农业管理经验的李向,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进村入户深入调研,撰写出《曲水县净土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很快通过专家评审并被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求为各县区参照范本。调研撰稿期间,李向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两三点。在南木乡召开合作社座谈会时,牙痛发作,疼得他满头大汗,话都说不出来,硬是被乡干部送到县医院输液治疗。前来探望的领导批评他说:“像你这样进藏没几天就没日没夜地工作,谁能受得了!”李向的回答却是:“没什么,只要能把曲水净土健康产业搞起来,什么都值了。”

  如今,曲水净土健康生物产业已成为拉萨净土产业的发展航标,曲水玛咖作为老百姓口中“会生钱的作物”,在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方面更是独占鳌头。2014年,曲水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667.16元,同比增长达20.84%,仅种植玛咖一项就为老百姓户均增收6800元。“愿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本地干部才会信服你。”李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关爱困难群体是李向援藏工作的又一重点。第一年休假回家,他就促成泰州市妇联与曲水县妇联“结对”,不断寄来的“母亲邮包”更是让曲水县每一位贫困母亲感受到了来自万里江苏、来自援藏干部的真情与暖意。同时,李向牵线泰州市相关部门与曲水县民政局联合成立了西藏曲水县祥泰慈善基金会,向泰州各界发放慈善倡议书,倡导“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他自己同时资助了达嘎乡达嘎村单身母亲阿乃的两个女儿上大学,每个月姐妹俩都向“李叔叔”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这让李向很是开心。他常说,现在他有三个孩子上大学。骄傲,溢于言表。

  “离藏留什么?”

  李向说:“我们希望把泰州的发展经验和干部的好作风‘移植’到曲水,而不是建几个形象工程。”他希望通过几批援藏干部的言传身教,促进曲水干部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从而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援藏工作队。按照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思路,李向积极与泰州市相关部门协调,从村委会、乡镇及县机关部门多批次选派干部赴泰州开展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同时邀请泰州发改、医疗、教育、民政等多个部门业务骨干赴曲水指导工作,传授经验。

  作为分管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李向在工业经济、项目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很大心血。2014年,曲水县超额完成了拉萨市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并荣获“进位奖”。

  为解决项目建设迟缓难题,李向从援藏项目试点,率先垂范,推出项目建设责任制。每一项工程由一为县级领导“挂帅”,职能部门负责,每月召开两次工程例会,定期召开项目督查会,由“挂帅”的县领导汇报进展,出现拖拉情况的当场问责。效果很明显,2014年续建、新建援藏项目都以发改委主任口中“不可想象”的效率通过了工程验收。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李向,就是这样一个有担当感、使命感的优秀援藏干部。(王珊 扎西班典 王惠芳)

文章关键词:援藏干部;第二故乡;李叔叔;挂帅;健康产业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年里的节日问候—第七批援藏干部到基层送温暖小记

    2015年元旦当天,第七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援藏干部一行40余人利用假日,到西藏自治区儿童福利院、拉萨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儿童和孤寡老人,深入基层看望困难群众,捐赠棉衣等过节物品,送去新年祝福,其乐融融。

  • “援藏夫妻”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援藏干部傅力认为,马新明和孙伶伶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是众多优秀援藏干部的代表。”  拉萨市委办公厅工作人员闫伟说:“马书记他们夫妻是援藏干部的一面旗帜。

  • 援藏干部生活调查

    “先做西藏人,再干援藏事”,第六批援藏干部把西藏各族群众当亲人,干实事、解难事,得到广泛认可。黑龙江援藏工作队投资2000万元,在日喀则地区建设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珠穆朗玛国家公园以及世界海拔最高的广播电台日喀则广播电台,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托与载体。   

  • 中国近20年内安排201亿元援藏资金力推西藏发展

    “1994年至今共有六批、4766名优秀干部和人才进藏工作,援藏项目和资金6037个、201亿元,有力地助推了西藏的发展和进步”,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8月1日如是说。

  • 教师将孩子托付朋友拉上妻子二次援藏

    这次,他的妻子蔡英成了道孚一中的支教老师,他则挂职道孚县教育局副局长。2012年6月,郫县援藏队要派干部进道孚,刘成勇被确定为教育方面的援藏干部,而蔡英也报名了援藏支教老师。这期间,刘成勇及其他援藏干部,帮助道孚县与郫县达成了教育对口帮扶协议。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