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以史为鉴 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与今天

2015年06月21日16:2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向西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符合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丝绸之路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全新的地缘政治、资源优势和经济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及其凝结的精神财富,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益的借鉴。

  丝绸之路源自“秦中自古帝王州”的长安(今西安市),开辟于西汉,昌盛于隋唐。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丝路是一条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陆路交通干线,也是东西方之间互利互惠的贸易通道和文明交往的纽带。

  公元一至二世纪,沿着欧亚内陆交通干线,古罗马、安息、贵霜和中国的汉朝自西向东并列其间,国势昌盛。罗马帝国在图拉真统治期间(公元98—117年)疆域最辽阔,把版图扩大到幼发拉底河上游一带。安息进入“反希腊化”时期,回归波斯传统文化,盛极一时。贵霜帝国在迦腻色迦在位期间(约公元78—102年),国势鼎盛,称霸中亚和南亚。汉朝则成功抗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进驻天山南路。这四个国家正是通过丝路——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联系起来,这既是张骞和甘英等时代英雄的创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此后丝路绵延不绝,把古老的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以及亚欧草原带的游牧文明连接起来,使任何文明的发展都不再相对孤立地进行。多元文明不断地交流与碰撞,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对于西方文明而言,丝路的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丝路沿线的商贾通过接力似的贸易,将中国丝绸贩运到中亚西亚,进而远销欧洲。同时,中国的漆器、瓷器、茶叶、纸张、铜器、竹器、药材等日用品,以及桑树、茶树、梨树、甘蔗和高粱等物种,连同四大发明中的三项: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以及缫丝、冶铁、凿井、灌溉等科技精华也传到西方。15世纪后,西方的文化传播和军事征服,在很大程度上都凭借了对这些发明创造以及实用技术的学习、改进和创新。

  另一方面,丝路不仅是中国文化作用于世界历史的主要途径,中国也从中获益颇丰。汉初以来,自西传入的不仅有苜蓿、葡萄、石榴、胡椒、胡萝卜、芝麻等可食植物品种,还有毛织品、玻璃、宝石、香料等物品。此外,丝路是中国人接触和吸纳外来文化的主要通道。到了东汉末年,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后汉书》卷十三《五行志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272页)此当是后来唐都长安“胡化”风气之滥觞。

  尤为重要的是,沿丝路传入的宗教思想,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在两汉之际已传入内地的佛教之外,从魏晋到隋唐,西亚的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也先后传入中国,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波斯的摩尼教,在本土受到镇压,几乎绝迹,但在中国广为传播,九至十世纪甚至被建都于吐鲁番的西州回鹘王国立为国教。敦煌吐鲁番发现的汉文和各种伊朗语、回鹘文的摩尼教文献,与埃及发现的科普特文摩尼教文献一样,都是研究摩尼教向外传播的重要文献资料。中国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敢于并善于吸取外来文化。

  漫漫丝绸之路,阵阵驼铃之声。千百年来,东西方的多元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借鉴吸收,积淀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而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沿线各国共同参与,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生机。

  对中国而言,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持久魅力的象征。对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堪称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相对落后,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对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调整城市结构和人口布局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强与沿线各国的经贸联系与文化交流,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借助经济合作的深化,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势必为我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和能源供应。

  对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加强中国与中亚、南亚,乃至中东和欧洲部分地区各国友好交流、促进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开展的务实的、互动的区域合作,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前景广阔。上合组织六个成员国和五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惠及近30亿人。21世纪的高科技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修建完善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信等公共设施,宛如古丝绸之路上的现代商队,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终成为共同发展的合作带和命运共同体。

  事实证明,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首例跨国联合申报成功的申遗项目,成为中国与上述中亚国家合作共赢的最好明证。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老丝路的延续,以史为鉴,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空间,开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局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合作共赢,再创辉煌。

  (雷钰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文章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杨建国:进军海外就是掘金未来

    就我国建筑业的未来而言,普遍预测,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的拐点将在二十年后出现,那个时候我们的城市绝不会像今天一样,塔吊林立、城市道路到处在开膛破肚。中建七局“走出去”鏖战巴基斯坦,就是河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寻找切入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案例。

  • 郑州:新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轨道运输和电子商务的决胜组合使郑州日渐成为中欧跨境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郑州和德国汉堡正成为欧亚互联互通计划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中心。

  • 习近平向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致贺信

    新华社兰州9月20日电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20日在甘肃敦煌举行。习近平指出,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 习近平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

    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 “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节水典范”采访活动在洛阳启动

    10月13日,由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宣传出版中心、中国黄河保护基金会发起的“丝路水脉”系列公益宣传活动之一的“丝路明珠——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节水典范”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于古丝绸之路的最东边起点洛阳拉开序幕。

  • 沿丝绸之路走出的高端制造

    6月7日清晨,意大利威尼斯港,一艘货轮载着来自中国南阳的汽车减振器零部件缓缓驶入港口。

  • “两路”喜相逢 醉想新周口

    周口原名周家口,因航运而得名,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使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水旱码头、商业重镇。周口内河航运通江达海,拥有沙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4条具备航运开发条件的河流,总里程约450公里;沙颍河周口以下89公里常年通航,是我省第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目前,周口市依托航运优势积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通过沙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西连“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 中哈高层互访 共谱丝绸之路经济带光明篇章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这些经济发展计划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高度统一性和直接对接价值,对于促进双方深度合作无疑奠定了战略基础和产业基础。

  • 从书院发展看丝绸之路文化带建设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关键通道,其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硕,而其作为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尤其是在古代中华文明的传播以及与罗马、波斯、印度的文化交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 河南丝路一体化改革启动

    当天上午,郑州、青岛、太原、济南、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10个海关关长共同在青岛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据郑州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杨占强介绍……

  • 中国海外投资不是“渗透”是共赢

    利益共同体建设,互信互利、平等共赢的合作正在被国际舆论接受,客观上也挑战了传统的强权利益分配体制,这必然引来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和遏制。“中国高铁优势与海外输出困境之间的反差,说明技术成熟度与需求牵引并非决定技术转移的全部因素。  

  • 中原 拿什么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今天,互联网让信息与工艺技术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丝绸已经不那么吸引欧洲人了,如果愿意,他们或许可以自己生产,或者,干脆搞代工,把工厂放在中国,他们甚至可生产出更好的丝绸或以前丝绸之路上的畅销物。当我们提出要融入“一带一路”时,光大声叫喊还是不够的,得想一想我们能拿出什么样的极致产品来。

  • 一带一路 中原文化辐射力难以复制

    如何利用这些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黏合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为与各国的经贸深度合作创造“软”支撑,则是更为广阔的命题。若干年后,这条路上所川流不息的一切,都将成为关于丝绸之路新的载体、新的符号。

  • "丝绸之路"还可向空中延伸 郑欧班列奠定"桥头堡"基础

    无论是河南要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还是重要节点城市,郑欧班列都为此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据介绍,目前,河南正在依托郑欧班列、丝绸之路经济带,加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五大战略之一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实现空地对接的一种新模式。

  • 外媒:中国实施丝绸之路的优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沿线各国带来新机遇,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再者,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的产生,也是中国普通消费者在过去30多年间,承受了等值人民币额外增发所带来的通胀,所积累起来的硬通货财富。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