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蔡华伟
马克思曾针对一些歪曲其思想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严正声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也说过:“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我们应坚持这些论述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原原本本地研读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此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规避几种不正确的解读方式
我国学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总体上是端正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总体上科学有效。但毋庸讳言,当前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一些需要努力规避的不良倾向。
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一点与苏联学者的影响不无关系。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搜集、整理、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这是必须承认的。但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在一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了不符合甚至违背经典作家原意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了不准确的阐释,没有很好地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倾向比较突出。苏东剧变以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很多方面克服了苏联学者的消极影响。但由于苏联学者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较为深远,不同学者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评价也不尽一致,一些消极因素至今仍影响着我国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
全盘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西方学者在研究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有益的研究方法,也提出了诸多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些持敌对态度的西方学者甚至恶意攻击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我国有的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功过是非研究不够、辨别不清、判断有误,把其中一些错误观点和研究方法当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加以接受,甚至大加渲染、极力模仿和提倡,言必称“西马”。不加辨别地运用“西马”的观点和方法,必然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读或曲解。
简单套用现代西方解释学的观点和方法。现代西方解释学对于经典著作解读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但其中一些观点和方法需要理性辨析。例如,它认为文本意义是通过读者理解生成的,没有不依赖解释者而存在的文本意义;不同读者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不相同,没有一种“标准答案”。这就是说,即使文本有自身的意义,读者也无法把握;理解的目的不是把握文本的本意,而是生成文本的意义。按照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没有不依赖于读者而自身固有的意义。这样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然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令人莫衷一是。
过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观点,本来是条分缕析、明白易懂的。但有的学者可能是为了联系我国实际,也可能是为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所谓创新,主观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的论述联系在一起,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作过度解读,把一些原来明白易懂的观点弄得晦涩难懂甚至面目全非,使人不知所云。
片面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国有的学者不能根据经典作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他们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是简单运用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思想和观点来分析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实际问题。这就难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误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
积极探寻科学解读路径
如何积极探寻科学路径,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写作的原样”去解读他们的著作,防止对经典著作的误读或曲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把“史”“论”“著”有机结合起来。我国高校大多数哲学院系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原理、哲学经典著作选读三门基础课,而且由不同的老师讲授。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在于把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不同课程。这样导致讲授哲学原理的老师,往往不太重视对哲学史和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讲授某一本或几本哲学经典著作的老师,又不太重视对哲学原理、哲学史和其他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这种肢解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做法,很难全面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甚至会造成各种误读或曲解。因此,高校哲学院系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门基础课合并为一门,以讲授哲学经典著作为重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哲学经典著作掌握哲学原理、哲学史,全面准确、深入系统地掌握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
把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旦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蜕变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会跌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怀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著作,都是把这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如《资本论》既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是把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典范。我国学者在学习、研究、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应把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
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专题史”教材。我国已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经济学说史、政治学说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教材。这些均可称为“通史”教材。在我国很少见到就马克思主义某一基本原理而撰写的发展史教材,暂称之为“专题史”教材。只有“通史”教材而没有“专题史”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是不利的。如高校哲学院系在本科生阶段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到硕士研究生阶段仍讲授此“通史”,这只能有量的扩张,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高校哲学院系可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史”教材,如唯物主义各种形态的演变史教材、辩证法各种形态的演变史教材、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史教材等。也可以在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分别讲授马克思主义发展“通史”和“专题史”,使教学由浅入深、由通到专,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搞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近些年,我国编写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教材。但大多数导读教材有个通病,就是简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的概念和观点,来说明和解释经典著作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这种做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简单化、教条化、凝固化;容易脱离经典作家个人的特点、风格和气派,以及其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具体历史背景、学术背景和语境,难以准确把握其原意。某部经典著作或其中某些篇章,本来是用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阐明一个基本原理,有的导读教材却把这些基本观点分隔开来、孤立起来加以论述,使读者看不出经典作家论述的各种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应改进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导读教材,帮助青年学生和党员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他们在每一时期的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需要回答的特定问题讲的,因而都具有相对性,都只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适用。我们不能将其看作在一切条件下和一切范围内都适用的绝对真理,看作一经形成就永恒不变的僵死教条。如《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成熟的理论著作,而对于这部科学著作中的理论观点,恩格斯也认为不能把其绝对化,而应把它们看作是相对的。这充分说明,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时代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他们总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反思自己提出的理论,克服自己理论的时代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我国学者应秉持这种态度,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赵家祥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这是一场巅峰阅读的盛宴
这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途
这是你和我共同开始的故事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父性》
《心灵的激情》
《弗洛伊德与荣格》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自我与自性》
《移情心理学》
《占有还是存在》
《论人的成长》
《人心:善恶天性》
在今年中国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希望与中国分享成功秘诀的英国德意志银行副董事长科赫·韦瑟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归因于中国人的创新意识”。
—二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从一种客观事物(如原子弹)到一种社会制度(如市场经济)再到一种主义(如马克思主义),三者所蕴含的价值观从无到有。事实证明,无论是决不首先使用原子弹的承诺,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而且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要坚持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读中国的奇迹,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贡献、制度的独特优势,谱写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刘云山说,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攻关是基础,转化运用是关键。
新华社社评:长征永远在路上——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 历史,常常在今昔对比中给人以无尽遐想与启迪。2016年10月17日,晨曦中,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起航,两名中国航天员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
在谈到增强制度自信时,谢伏瞻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具有许多优势,并且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2015年5月25日的人民日报刊文《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当前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借债还钱,天经地义。
刘云山在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主持会议。
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 我们党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形成并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蓬勃活力,这是巨大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中出现的教条化、形式化、庸俗化的现象,使得一些教师认为只有远离才显示出学术性。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研究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增强教师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编者按:中央党校校委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对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县、地(市)、省(市)主要领导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著述,组织力量进行集中学习研究。
会议强调,广大学员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党的教育、党性锤炼和作风建设始终,努力肩负起推动幸福新乡建设的重任。据了解,本期秋季主体班包括县处级干部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研讨班、乡科级干部提高工作能力主题研讨班、优秀专家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六期选调生培训班,共计2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