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依据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基本属性,依据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依据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血脉,由国家正式确定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既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又是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高校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起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课、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一种理论教育,通过理论教育,形成青年学生的理性认同,然后是转识成智,转智成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功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社会实际,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加大教改力度,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
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知识的生产区和思想观念的辐射源,对于在全社会不同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典型示范的标杆作用。高校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力量,高校教师能否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高校乃至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和带动广大青年学子身体力行,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化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学理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立意高远。24个字凝练地表达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明确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指明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本之木,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批判的继承和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科学的扬弃;不是无的放矢,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高校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教育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学理支撑。
有网友向四川新闻网记者爆料称,泸州一工地围墙上的核心价值观宣传语英文翻译错得离谱,只有小学生翻译水平。核心价值观“诚信”广告牌的解释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翻译为“People without letter Also what good for”,意思是让人要讲诚信。
近段时间,市民走上街头时不难发现,一个个美观大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设施在焦作街头巷尾靓丽呈现,一处处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报刊栏跃然眼前,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今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河南”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办。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同志发表了题为“媒体应该做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的演讲,为大家一一讲解。
重点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
公园是居民消闲玩乐的地方,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进去,就可能玩出了档次,玩出了水准,玩出了高雅,玩出了文明。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包容互鉴所作的郑重承诺。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包容互鉴所作的郑重承诺。
三年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与改革创新的时代同步同频,3年多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形成。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我们当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峨耸立在神州大地上。
耗时近3个小时,用近40个故事与史实诉说周公“制礼作乐”与当今道德建设之联系。
7月10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六场活动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举行。
刘奇葆指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凝结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4·20”芦山地震救灾和重建中,四川人民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为抗震救灾精神注入了新内涵。
(1/1)内容提要:我们期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前行的方向,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我们希冀着,那些充满朝气的笑脸书写中华民族崭新的壮丽篇章。我们期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前行的方向,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我们希冀着,那些充满朝气的笑脸书写中华民族崭新的壮丽篇章。
如果说物质文明建设是“富口袋”,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富脑袋”。总之,摆好位、把住魂、搭好桥、立榜样——这四点从方法到宗旨,从宏观到微观,等于为我们勾勒出了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路径图。
我国广大农村幅员辽阔,农民人口多达9亿,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概7.5亿左右,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面向。华西村还在村里的主要场所、机构、社区和路口,竖起了大幅宣传牌、海报,进一步教育和引导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