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他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才能入脑入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言传身教”和“近似完人”的经验典型,稍被戏谑或抹黑,很容易就会被湮没在信息碎片化的大潮之中。有些高校教师,以怪谈谬论哗众取宠,而学生们反而信以为真。有些高校老师闭门造车,寸步不离书房,在屏幕里观世界,在键盘上读中国,严重脱离时代,脱离实际,脱离实践。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听什么、课下聊什么。不能只是“纯理论”地高谈阔论,应与现实结合、与生活结合、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感觉到理论有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领和适应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首先要搭建师生互动、沟通交流的便利平台。要创造机会并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完善师生互动交流措施,切实为学生服务。做好宣传思想公开工作,是打造高校“精神高地”的必要前提。高校要把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工作重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校方才有公信力,才有吸引力。内容上,要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口味。如果说学校好比“大厨”,学生就是“顾客”,厨子技艺再高,只有迎合了顾客的口味才能有市场、有实效。要提高大学生对马列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既不能高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能把曲意逢迎少数人偏好视为工作创新,不当引导将不利于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和增强。
思想宣传要与教学环节相得益彰、并驾齐驱。将思想宣传内核搬进教科书,让每一名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所收获;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培训,党员教师带头,带头宣传党的利好政策,开展好服务师生和贡献社会的丰富活动,带头弘扬正能量;扩大师德考评和监督范围,完善思想品德不合格职工退出办法,增加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探索将思想工作融入到相关社团活动中,增强个人研学用的兴趣,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有利氛围。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
聘请拥有高校学术背景的独立董事,这是几年前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时髦做法。
老师集体辞职,1800多名学生无课上。近日,有关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的这则消息引发关注。该校学生称,10月26日起,他们的老师没再来过课堂上课。
要真正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敢于拔钉子,对那些经常发表攻击党和社会主义的言论的教师要坚决清除,才能真正惩恶扬善,迎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春天。我们要站在坚决抵制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的高度,严厉打击其代理人、代言人。
近日,中央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基本定位。四位学者指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必须筑牢,高校教师要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依据。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文化领域交融融合也在不断加强,高校教材选用引进西方原版教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袁贵仁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袁贵仁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袁贵仁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辽宁日报的记者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近百堂专业课。但从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说来看,他们显然把具有崇高使命的公职行为当成了私人行为,丧失了起码的底线。
11月14日上午,《辽宁日报》头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发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公开信中指出,“呲必中国”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
上课时,教室前几排座位总是“无人问津”。如何让学生回归课堂,成为老师们倍感头疼的问题。昨日,在福建农林大学,一位负责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王老师就使出了一招“杀手锏”。据微博网友@今日农大报料称,在课堂座位设置VIP制度,其中“累计八次坐前两排为vip,坐十二次以上者为超级vip”。学生获得的福利将是“期末考成绩50分以下(含五十分)者直接不及格,vip除外”。
凤凰网娱乐讯5月11日晚,3D音乐电影《超越那一天》在京举办某高校教师观影专场,该片出品人白强率领高校老师和专程从青岛赶来的影迷集体亮相影院。对于这种现象,早年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的白强认为,崔健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只是一个好奇的存在,与他们的青春并没有太多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