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外媒:中国实施丝绸之路的优势

2015年01月21日12:34  来源:中国日报网

5034

  中国日报网1月21日电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沿线各国带来新机遇,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丝绸之路是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中国走向国际、承担国际责任之路。《联合早报》郑永年专栏1月20日刊文称,在实施丝绸之路方面,中国所具备的一些特殊优势,可以协助新兴市场国家有效克服其经济发展的瓶颈,激发其潜在成长动力。丝绸之路沿岸、沿边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甚至贫穷国家,都急需发展。尽管这些国家多半拥有丰沛的天然与人力资源,但普遍面临资金、人才、技术与基础建设不足、市场规模过小、治理能力不佳等瓶颈。正是在这些方面,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要素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如果双方的优势得到有效的结合,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中国经济规模已经空前庞大,在主要工业部门都拥有巨大的产能,并覆盖不同位阶的产品,有能力同时在五大洲上百个国家,承接水库、电厂、超高压电网、深水港、机场、工业区、传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行动通讯网的兴建。中国也有能力协助整个地区架构跨国基础建设网路,让各国能有效克服其国内市场规模过小的障碍,能以整个区域为腹地,发展产业专业分工,以及形成跨国的产业聚集。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本身的发展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分不开。基础建设是任何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全面起飞的前提。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拥有庞大的能力,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础设施国家”。在这方面,中国也开始“走出去”,并且获得很多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

  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表现为“硬件”,中国在“软件”方面也同样存在丰富经验。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公共治理、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人才,并自行摸索出有效并用“市场”与“政府”两手的独特经济发展经验。中国也应该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其发展过程中的“软件”经验,提供知识与管理技术支援,并协助培育人才。这里有两点很重要。第一,中国的发展是在开放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发展这些方面的“软件”过程中,已经吸取了诸多国际经验。中国的“软件”建设不是闭门造车,而具有普遍性。第二,中国自己在这些方面也走过了很多的弯路。不过,中国在走过弯路之后,很快就调整政策,逐渐走出自己的社会治理道路。这些教训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参考价值。今天,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可以和这些国家分享这些方面的经验。

  但是光有上述优势,还不足以支撑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所拥有的金融优势。历史地看,任何国家的硬力量和软力量的走出去,必须配之以强大的金融力量。没有足够的金融力量,各方面的力量很难走出去。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存底,又有丰沛的国内储蓄,已经建立起独立的全球支付系统,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也日益普及,中国有条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元的低成本融资平台与信贷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来说,就是要把大量的现金转化为资本;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通过中国资本,促动或加快国内建设。

  活络外汇储备

  在金融优势方面,非常必要把国家庞大的外汇储备的使用,和丝绸之路战略结合起来考量。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外贸盈余和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即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所致。2008年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出口强制结售汇制度,出口企业自留的外汇较少,更多的外汇资金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央行买进外汇时,必须增发等值的国内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导致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加剧通货膨胀。同时,为了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央行没有很多的选择,更多的是把外汇储备投资在美国国债和房地产抵押债券上。不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美元贬值,加上美债利息本来就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大量的外汇储备成了中国的负担。中国处于两难处境:如果不囤积美元外汇储备,就有遭到挤兑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如果囤积美元,收益率低下,造成资金的浪费。

  外汇储备和丝绸之路战略可以结合考量。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保值这笔巨额外汇储备,并在保值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值)。外汇储备来之不易,是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工进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和中国的开放政策,促成了中国经济进入西方世界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而中国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农民工就是加工厂的主体。如果没有农民工廉价的劳动力,很难想象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加工厂。廉价劳动力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而廉价劳动力并不是轻易取得的资源。发达国家已经耗尽,只有通过进口劳务获取有限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一般存在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过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拥有廉价劳动力。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曾是殖民地的国家,劳工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利和法律意识,并且这些国家尽管穷但社会保护机制(至少从理论上说)良好,资本很难压低劳工成本。例如印度理论上说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资本很难进入印度。只有中国因为各种因素,廉价劳动力成为现实。中国可以说是当代资本主义最后一个边疆,中国之后很难出现这么庞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不过,随着一些新因素的出现,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和新农民工(第二代)权利意识的提高,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也所剩无几。这些年来中国的一些地区开始面临劳工荒的现象。中国今后很难再继续通过把廉价劳动力投入世界市场,获取巨量的外汇储备。

  再者,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的产生,也是中国普通消费者在过去30多年间,承受了等值人民币额外增发所带来的通胀,所积累起来的硬通货财富。外汇储备实际所代表的,是中国大众已拥有的、对海外实物资产随时可以兑现的购买权,其未来的任何兑现即对海外产品或资产的购买,可以缓解中国现实的通货膨胀水平。

  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通过丝绸之路战略而转化成庞大的资本。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可以通过转化成资本而得到增值。在目前的情况下,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任何一项政策,都可以影响到人民币的价值,即使那些政策并没有明确针对中国。这就要求中国通过输出人民币或者人民币的国际化,来保障人民币的增值。输出人民币可以减少国内通胀压力,把国内积累的通货膨胀转移到国外。这是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有效保值手段。美国也是通过输出美元转移其国内的通货膨胀风险的。美元在国内流通的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是在国外。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可以搞量化宽松,即QE。从理论上说,量化宽松会导致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但实际上则不然,美国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通过美元的国际化,把通胀的压力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市场上很多商品,要比国际上包括出厂国的还要便宜。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不过,中国不是美国。美国输出美元是因为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很难和美国竞争。但中国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目前来说,中国要尽可能推动国际买卖优先用人民币来结算。关于外汇储备保值的讨论,可以首先聚焦于如何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问题,而不是人民币资本市场的开放问题。

  一般认为,输出人民币的前提是中国放开资本管控。但这条道路风险很大,可以说是走不通的,因为这样做很可能有利于西方,尤其是美国所拥有的压倒性优势的金融业,促成这些国家加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有效掌控。之前就已经有德国和日本的例子。这两国都是经济强国,但金融业则高度依赖于美国。主要原因是这两国被迫开放资本账户。美国金融业在二战后所拥有的、与美元地位相匹配的无与伦比竞争力,决定了德国和日本在金融资本市场必须依赖美国。中国过去30多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和中国能够有效管控自己的储蓄、确保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较低的资金成本,有很大的关联。

  中国政府已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央行,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为满足海外人民币需求创造了初步的条件。中国也可以对所有中国政府和国企参与的国际贸易或投资项目,提出尽可能即优先使用人民币的要求,以增加海外人民币的有效需求。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可以通过到海外收购企业。现在看来,要到发达的西方收购大企业有很大的困难。西方国家恐惧于中国的崛起,往往诉诸于各种理由,例如国家安全搞贸易保护主义,制造贸易摩擦,实质上是要把中国的资本(人民币)挡在国门之外。但中国可以通过丝绸之路,把人民币输送到广大的亚、非、拉等地去。

  较之西方发达的市场,亚、非、拉市场风险比较大。尽管在那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法制不完善、既得利益往往和西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中国资本的风险。但是,这些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资本,高风险也经常隐含着高回报。对中国来说,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走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去,而是如何有效、安全地走出去。再者,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来说,中国也必须走到那些地方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对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如何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国际责任?可以说,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国际、承担国际责任之路。(远达)

文章关键词:丝绸之路;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外媒;外汇储备 责编:王嘉懿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杨建国:进军海外就是掘金未来

    就我国建筑业的未来而言,普遍预测,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的拐点将在二十年后出现,那个时候我们的城市绝不会像今天一样,塔吊林立、城市道路到处在开膛破肚。中建七局“走出去”鏖战巴基斯坦,就是河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寻找切入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案例。

  • 郑州:新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轨道运输和电子商务的决胜组合使郑州日渐成为中欧跨境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郑州和德国汉堡正成为欧亚互联互通计划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中心。

  • 习近平向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致贺信

    新华社兰州9月20日电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20日在甘肃敦煌举行。习近平指出,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 习近平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

    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 “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节水典范”采访活动在洛阳启动

    10月13日,由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宣传出版中心、中国黄河保护基金会发起的“丝路水脉”系列公益宣传活动之一的“丝路明珠——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节水典范”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于古丝绸之路的最东边起点洛阳拉开序幕。

  •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与今天

    公元一至二世纪,沿着欧亚内陆交通干线,古罗马、安息、贵霜和中国的汉朝自西向东并列其间,国势昌盛。对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加强中国与中亚、南亚,乃至中东和欧洲部分地区各国友好交流、促进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

  • 沿丝绸之路走出的高端制造

    6月7日清晨,意大利威尼斯港,一艘货轮载着来自中国南阳的汽车减振器零部件缓缓驶入港口。

  • “两路”喜相逢 醉想新周口

    周口原名周家口,因航运而得名,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使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水旱码头、商业重镇。周口内河航运通江达海,拥有沙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4条具备航运开发条件的河流,总里程约450公里;沙颍河周口以下89公里常年通航,是我省第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目前,周口市依托航运优势积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通过沙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西连“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 中哈高层互访 共谱丝绸之路经济带光明篇章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这些经济发展计划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高度统一性和直接对接价值,对于促进双方深度合作无疑奠定了战略基础和产业基础。

  • 从书院发展看丝绸之路文化带建设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关键通道,其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硕,而其作为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尤其是在古代中华文明的传播以及与罗马、波斯、印度的文化交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 河南丝路一体化改革启动

    当天上午,郑州、青岛、太原、济南、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10个海关关长共同在青岛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据郑州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杨占强介绍……

  • 中国海外投资不是“渗透”是共赢

    利益共同体建设,互信互利、平等共赢的合作正在被国际舆论接受,客观上也挑战了传统的强权利益分配体制,这必然引来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和遏制。“中国高铁优势与海外输出困境之间的反差,说明技术成熟度与需求牵引并非决定技术转移的全部因素。  

  • 中原 拿什么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今天,互联网让信息与工艺技术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丝绸已经不那么吸引欧洲人了,如果愿意,他们或许可以自己生产,或者,干脆搞代工,把工厂放在中国,他们甚至可生产出更好的丝绸或以前丝绸之路上的畅销物。当我们提出要融入“一带一路”时,光大声叫喊还是不够的,得想一想我们能拿出什么样的极致产品来。

  • 一带一路 中原文化辐射力难以复制

    如何利用这些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黏合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为与各国的经贸深度合作创造“软”支撑,则是更为广阔的命题。若干年后,这条路上所川流不息的一切,都将成为关于丝绸之路新的载体、新的符号。

  • "丝绸之路"还可向空中延伸 郑欧班列奠定"桥头堡"基础

    无论是河南要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还是重要节点城市,郑欧班列都为此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据介绍,目前,河南正在依托郑欧班列、丝绸之路经济带,加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五大战略之一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实现空地对接的一种新模式。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