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2015年01月19日11:37  来源:《求是》

5034

  日前,《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以下简称《改革潮》)由人民出版社和辽宁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李长春同志从中央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出版的又一部重要文集,选编了作者1982年12月至1990年7月在辽沈工作期间的讲话、谈话、文章、书信共124篇,绝大部分内容为首次公开发表。《改革潮》虽然主要讲的是辽沈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实践,但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作为这一时期辽宁省、沈阳市改革开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组织者,李长春同志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了辽沈大地改革开放的热潮。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谱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一、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改革开放新观念

  李长春同志在《改革潮》的多篇文稿中提出,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从“左”的流毒影响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不要坚持改革,对改革自觉不自觉,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四化建设成败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的问题。在改革的总方向和总目标上,必须坚定不移。改革开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能采取分步过渡的渐进方式,这就决定了改革中会出现一个长期的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同时,改革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不仅是各方面责权利关系的调整,而且要更新人们相沿成习的某些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不同要求,而且要研究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不仅要克服旧的经济管理模式的阻力,还要排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干扰。这就决定了改革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进行前人没有进行过的艰苦探索,只能边实践、边总结,在探索中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法治中国建设新的蓝图,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走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判断。中央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围绕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面对风起云涌的改革大势,我们要按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提高改革公信力,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二、坚持重点突破、试点先行,扎实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以城市为重点加快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思路,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时,沈阳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肩负着探索城市改革、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的重任。从1983年开始,李长春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对沈阳市的改革进行了艰辛探索,既在思想认识上取得了突破,又在实践中开创了新局面,为全国深化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积累了许多经验。

  2013年底中央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新型城镇化需要双向用力,着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紧紧围绕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紧扣城市建设管理创新这一重要环节,加快城市改革,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探索和确立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模式,健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的政策和机制。积极稳妥组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设区模式等,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城市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提升中小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的制度环境。同时,要做好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经验的总结,在第三方评估基础上,推广具有全局意义的经验。

  三、坚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改革潮》记录了李长春同志和辽宁、沈阳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始终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放在突出位置,与企业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途径,不仅为搞活辽宁国有企业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而且有些改革措施是开创性的,为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

  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方面,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对提供公益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要加大国有资本投入,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对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企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依托资本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重组,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另一方面,要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今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着力点。以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为载体,以中央企业、重点投资项目为突破口,以产权为纽带,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严格物权保护,做到公开透明、依法合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技术经济规律,以促进相关行业和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改革。

  四、坚持改革与开放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改革潮》中,李长春同志的多篇文稿论述了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改革可以为开放奠定基础,铺平道路,反过来开放也可以促进改革的深入,开放本身就是重大改革,开放将为改革提出更新更紧迫的任务。通过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集世界各民族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建立自主经济体系,汇天下之精华、成自家之优势。在抓好引进技术的同时,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密切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我国应对国际竞争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要推进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稳妥推进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建设,把放宽投资准入与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提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涉及核心利益的领域要坚守底线,对条件成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域要大胆放开,对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保护措施要适时调整,打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要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围绕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改革境外投资管理体制,除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外,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法规体系,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对改革的决策部署

  在《改革潮》中,李长春同志多次阐述了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的问题。提出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增强党性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分清什么是真正的改革、开放、搞活,什么是不正之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什么是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党员、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社会上各种声音很多,有大量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或模糊认识。我们要排除各种干扰,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该报中央决策的一定要报中央决策,不要抢跑,更不能一哄而上。中央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是经过精心考虑和精密设计的,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来推进各项具体改革。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浮躁思想和短期行为,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敢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章关键词:改革开放;1983年;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党的领导水平 责编:任治丞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唯有持续改革开放才有美好未来

    改革永远在路上,永无止境。我们要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持续推进我国升级版的改革,向着科学改革和深度改革迈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前行。

  •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抉择(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01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01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 改革开放 大视野锁定大格局

    正因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而且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在对外开放、借用外力方面,总目标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实现内需和外需之间、进口和出口之间、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之间的平衡。

  • 认同中国发展方向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我的同事也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做好各个领域的交流工作,让更多中国人了解瑞士,也让瑞士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祝福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好。

  • 林毅夫:中国将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世界解决了6.8亿贫困人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及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可圈可点,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经济……

  • 从"站起来了"到"富起来了" "春天的故事"还将继续

    “在过去30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恰逢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天国人对于“总设计师”诞辰的纪念,不仅寄予了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刻认同,更是对于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师”的期待——改革再出发。

  • 纪念小平,“不忘初心”

    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最重要的还是重温当年小平的改革胆略、改革决心和改革智慧,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步骤。由此而言,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最重要的还是重温当年小平的改革胆略、改革决心和改革智慧,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步骤。

  • 人民日报阐释“两个不能否定”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 中央党史研究室阐释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论述

    (三)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开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中央党史研究室阐释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论述

    (三)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开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在世界眼中,推进改革开放的勇气信心和把握改革开放的能力是中国走向成功的关键,改革开放甚至成为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新的特质。所有这些分析和预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放大镜对准中国面临的种种难题,忽视了中国解决这些难题的能力,没有看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能量。

  • 用好改革关键的一招

    12月7日至11日,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二十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之路考察工作。从深圳、珠海到佛山、广州,习近平同志一路强调推进改革开放,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也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动员令。

  • 人民日报: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从深圳湾畔到黄浦江边,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涌现出一批极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城市和地区。这些城市和地区锐意改革,先行探索,大胆试验,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 新华社评论员:肩负起深化改革的重大责任

    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多更好地造福人民。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就是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又要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