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兴衰之思》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辉煌,转瞬之间就化为历史陈迹。古代廉政建设与惩贪措施曾经有效地刹住了腐败现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盛世的出现有赖于胸怀天下的君主励精图治,和官员的清廉干练。奋发有为的君主和贤明的大臣们胼手胝足,齐心协力,开创了一个个传诵千古的盛世。
但是,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贪污腐败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描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对“人亡政息”的叹息,体现出了古人对此的反思。
面对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现象,解读历史或许有各种答案。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 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2014年以来,省纪委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豫剧院等单位连续编排了廉政文化三部曲《全家福》《九品巡检暴式昭》《张伯行》,广受好评。
9月9日下午,在浚县纪委宣教室李宗江部长的组织下,部分县直单位纪检书记(组长)就“廉政文化进机关”创建活动到浚县人民法院进行交流学习。
对党员干部来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注意抓好家风,对自己的配偶子女,经常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3月4日下午,市纪委和市妇联联合举办“廉政文化进家庭”大讲堂,周口晚报专栏作家柳韵受邀为市纪委全体人员作“家风”专题讲座。
河南省各级纪委近两年来在严肃查处腐败的同时,持续不断地用“暖色调、热心肠”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河南省各级纪委近两年来在严肃查处腐败的同时,持续不断地用“暖色调、热心肠”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不想腐”氛围,将反腐倡廉不断引向深入。
“这部戏对领导干部以及整个社会风气都有很好的教化功能,做官就要像暴式昭那样心系苍生,清正为人。
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说,河南省多种“接地气”的廉政文化活动也风生水起:“中原清风杯”反腐倡廉微电影评选,逐步形成了独具河南特色的网络廉政作品经典品牌;
9月25日,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党风廉政建设氛围,切实提高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市委政法委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农民原有的‘宁省一月,不省一节’的观念改变了,大量购买烟酒鱼肉的少了,许多人买来了书籍、影碟,不少人家里安装了宽带,把钱花在了置办‘精神年货’上。”2月25日,记者来到杞县葛岗镇东空村,谈到今年春节“精神年货”走俏城乡,在地里查看大蒜长势的村支部书记胡同进说。
2014年,我省纪检监察工作在加强反腐倡廉舆论引导、党风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培育等方面新风劲吹、实招频出,筑起了一道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多次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
昨晚8时,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了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八集《千秋之评》,该片的首轮播出至此圆满结束。在李良学看来,这可以警示官员遵纪守法,不可违法乱纪,制度可以把官员的权力装进笼子里,具有很大的约束力。
“我认为,河南电视台的这个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反映了河南电视台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和政治责任感。在对清廉清正的问题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放松、不懈怠,自重自尊,时刻锁住自己的非分之念,筑牢防腐防护堤。
“我认为,河南电视台的这个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反映了河南电视台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和政治责任感。在对清廉清正的问题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放松、不懈怠,自重自尊,时刻锁住自己的非分之念,筑牢防腐防护堤。
“从该片可以看出来,它对中国廉政文化的梳理,对当今中央强力反腐,都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在范国强看来,提起廉政文化,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枯燥,但纪录片《鉴史问廉》令人耳目一新。
20日下午,广州市纪委举行9月定期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纪委结合广州市的情况,组织举办了全市第二期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培训班,第一次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把培训班听课范围扩大到广州全市市管干部、各区(县级市)街道(镇)和区(县级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班范围扩大到共计50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了教育培训,在广州市是第一次。梅河清称,广州市纪委把警示教育作为今年纪律教育的重点来抓,增强查办大案要案“以案治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