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1月10日讯 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研究部署今年科技改革发展的8项重点举措,着力实现2015年科技工作3大转变。
《经济日报》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14年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重要进展,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工作也面临知识创造基础不深、技术创新原创不够、新技术产业化产学研协同不紧、新产品的商业化配套政策不足等挑战。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2015年要抓住并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战略机遇,着力实现科技工作的3个转变:
一是科技发展战略部署要实现从“小局”到“大局”的转变,要下大力气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推动科技全面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特别是要聚焦现代农业、能源、制造、城镇化、资源环境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二是科技创新的依托力量要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既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激励人才,保护创新,促进转化;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面向最广大的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不拘一格支持个人创业和“草根创新”。
三是科技资源配置要实现从“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转变,既要围绕创新链配置好财政科技资源,又要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引导全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为实现这3大转变,2015年将着力推进“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研究编制等8项任务。
2014年我国创新活动持续活跃
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预计达到1340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占76%以上;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全时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49.2人年;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预计达66万件,比上年增长12%;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记者 董碧娟)
专家围绕规划(讨论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论述,认为规划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重点任务比较突出,发展目标切实可行,保障措施有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创新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
核心提示丨昨日上午,全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主持会议。谢伏瞻说,我们要继续做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这一工作,不断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月1日,走进北京展览馆的正门,展馆中央这条红色主题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5月30日同期召开。
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4月1日,凭借在电力系统特高压领域出色的创新成果,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继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姚为正荣获许昌市第八届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并获得了60万元的奖金。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十二五”期间,我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工业结构看,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占比提高。
近日,我省又有4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其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捷报频传。 2013年,驻马店市首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中国农加工洽谈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
7月15日,河南万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该公司位于襄城县紫云镇,是一家集机械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企业,占地130.5亩,拥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110余台,年产食品机械16000多台/套。经过多年产品科研开发,“万杰”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公司先后获得各项专利32项,目前已成为襄城县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蒸汽发酵车间的尾端安装汽轮发电机,利用循环蒸汽进行闭压式发电,电能用于企业再生产,仅此一项,一年净“拣”1000多万元。科技创新为孟州经济插上了腾飞的“双翼”,该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原内配为龙头的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