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以“改革”“法治”“反腐”作为今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但实际上,2014年我国文化发展也别有景观。
201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孔子学院迎来了十周年纪念日和“全球孔子学院日”、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的文化产业新政密集出台、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并引发了文艺界的集体讨论。与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态势相应,文化发展也呈现出了活力迸发、欣欣向荣的景象,从哪个侧面梳理都有浓墨重彩。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寻找和确定自身在全球文化中的身份认证,是所有这些文化动态的共同旨归,也是当前和未来文化实践的主题。
今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和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在教师节前夕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他又强调,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富含象征意义的细节,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与之相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讲话,则从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拓宽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强调了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巨大意义。他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发给全球孔子学院全体师生的贺信中,深入阐释了中国在继承、复兴民族文化上的态度,在吸纳、兼容世界文明上的思路,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理想。在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又以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强调文艺工作应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些讲话精神,为各个领域的文化实践确立了价值方向。
民族的复兴,首先体现在文化的复兴上;国家的崛起,势必伴随着文化的自觉。作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文明是华夏子孙必须继承、守护、光大的瑰宝,是民族复兴和发展的基本依靠力量。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且从未间断的独特文化传统,中华文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课题、世界文明演进的重要推力。从目前文化发展的动态来看,无论是文化思想研究、文艺作品创作,还是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实践,都在逐渐体现出这种文化的自觉性,并通过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彰显出文化的民族身份。
岁末回首,2014年可称“文化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正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共识,并将在助推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上逐渐展现出力道。
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在近代中国勃发起来,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要敢于振奋起来与西方列强争雄竞长。
互联网治理已经成为现代主权国家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并成为衡量一国执政党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核心指标。
哲人说过,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的伟大实践,开辟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让我们满怀信心走进新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用新的业绩成就新的梦想。
回顾历史,莫说完全“去中国化”,哪怕中国的东西该留的没留住,西方的东西不该拿的拿来了,结果也是哀叹声声。” 可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多重要,实乃古为今用,志在“其命惟新”。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详解民族复兴监测体系,62%的复兴任务完成如何算出 杨宜勇:《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监测》本来是一篇论文,发表在6月份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上,是我和谭永生一起写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勇担历史责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跨越许多新的“雪山”“草地”,征服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伟大长征路”。
长征精神,将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凝聚起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推动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劈波斩浪驶出时代的辉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干出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就能在新的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根”的意义,对于理论来说,包括基础范围的广度、思想来源的深度和影响时间的长度。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蕴涵并彰显此“三度”,所以成为理论自信之根。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中始终贯穿着自信这一主线,是唤起自信、凝聚自信、坚定自信、升华自信的总结。
95年的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95的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
道路何谓:一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此后,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发展中国道路的自主与自觉始终不渝。
2015年深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厚重的礼遇宛如跃动的诗行,诉说着同中国携手发展的愿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钦佩,对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