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观经济大势 要用“大逻辑”

2014年12月17日08: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5034

  有人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又像是一篇系统阐述当代中国经济的经济学专论。的确,文件从消费、投资、出口、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及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九个方面,也就是经济要素的方方面面,详尽阐明了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趋势、特征和规律变化。

  没有回避问题,没有溢美辞藻,用历史的、辩证的、专业的视角,如同转动“经济魔方”,对需求、供给、风险、调控等各个方面一一总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个结论,既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又符合经济规律,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要围绕新常态这个总特征来认识和把握,这就是当代中国经济的“大逻辑”。只有沿着这个“大逻辑”,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的经济走势、政策脉络、发展方向。

  有了这个“大逻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些看似“纠结”的问题“豁然开朗”。

  比如,经济增速问题。我们的判断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空间。近两年中国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保持了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近30%。因此,对西方一些利益机构借中国经济有所减速而唱衰中国,我们自己要清醒,要有定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天,在A股再次徘徊到3000点之际,某国际著名投行“适时”抛出预测报告,称从2016年开始印度实际GDP增速将开始超过中国,暗示中国经济前景不佳。这不禁让人想起4年前A股从3000点一路狂泻之际,还是这家投行,也曾经出具两份“阴阳”报告,一边称看好中国经济,一边让其客户卖出中国公司股票,既唱衰又捧杀,当然是利益使然。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已经很高,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了一个土耳其,人均收入是印度的3倍。在这个基础上,即使是中高速,就是说7.5%左右,其总体规模和绝对值也是可观的。

  比如,经济风险问题。经济风险问题也一直是被国际机构拿来“说事”的由头。我们的判断是,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个客观判断说明,一方面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产能过剩、房地产投资减速等,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对风险总体可控有信心,尽在掌握之中,原则是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

  比如,政策刺激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总有一种声音在喊着要“刺激”。我们的判断是,现阶段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必须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判断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应保持定力,不宜采取全面刺激政策,不能搞“撒胡椒面”式的刺激经济方法;二是要注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再比如,新增长点的问题。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不知往哪里转型,不知如何发现新增长点。我们的判断是,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要在市场上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要通过市场机制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提供保证质量安全的产品、能激活需求的产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

  百岁经济学大师罗纳德·H·科斯2012年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的经济转型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刚登上历史大舞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经济一定以我们今天无法预测的方式继续发展和演变。”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按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继续发展和演变着。“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办好”、“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这正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经济日报记者 陈学慧)

文章关键词:经济走势;经济前景;经济总量;经济增速;经济运行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经济走势三问

    随着21日国家统计局三季度宏观数据的发布,中国经济再次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根据测算,如果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均须保持一定速度,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 没有"强刺激"能否稳增长 专家深度解读中国经济走势

    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克劳斯表示,改革让很多跨国企业对中国商业环境有更大的信心。 “过去拉动中国经济的两个主要增长引擎是出口和房地产,但正在逐渐地淡出,新的增长引擎正在逐渐到位。

  • 专家扫描中国经济形势:应对挑战 稳健前行

    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并鼓励金融有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中国金融深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高度警惕可能集中出现的企业债务违约问题,既要打破刚性兑付,又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分析人士:中国的整体经济走势出现加速向好局面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对此分析称,伴随着财政计划的加速实施,以及新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小型“财政刺激”,中国的整体经济走势出现了加速向好的局面。

  • 如何看待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

    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有望止住下滑,在下半年则有可能出现回升。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下滑,在数据上已经体现其延续到2015年的趋势,但是,今年一季度的经济状况应该会是全年的最低点。

  • 经济低迷意外拉动股市“逆向上攻”

    在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困难时期,资金大量涌向“虚拟经济”,形成股市“逆向上攻”,短期看对股民有利,但从中远期看则对谁都是有害无益。今年首季投资同比增幅13.5%,GDP增幅只有7%,简单对比前者,仍比后者高出6.5个百分点,可若拿去年全年15.7%的投资增幅作对比(去年全年呈逐月下滑态势),今年首季2.2个百分点之投资增幅下滑,已然十分惊人。

  • 经济筑底趋稳 消费亮点增多

    原标题:经济筑底趋稳 消费亮点增多(读数·发现经济运行的轨迹)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2月份,企业新订单指数扭转连续6个月下降的局面,回升0.2个百分点,达到50.4%。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虽然经济运行呈现向好变化迹象,但后期走势仍需观察。

  • 金融界人士“把脉”中国经济:风险可控,投资良机

    多位金融界资深人士19日集体为2015年中国经济“把脉”,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下行等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中国经济正步入一个企稳和非常值得投资的阶段。2015年中国经济将逐步企稳,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心将大幅度减少,将是一个重新寻找增长点的过程,他对此非常看好。

  • “稳”中见“优”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走势

    奋发有为,是要瞄准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必要支撑,努力遏制经济下行势头,防止增速滑出底线。更加注重区间管理、定向调控,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宏观调控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9%

    有8月广义货币(M2)数据打底,市场已经提前预想到13日公布的8月产需数据会继续减速,但谁也没有想到放缓的幅度有这么大。对于8月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给出六点解释。

  • 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国经济2014年开局总体良好

    中国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较2013年12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马建堂介绍说,在经济总体趋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2014年开局之际也呈现出许多亮点,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

  • 河南统计局发布第三季度经济报告:经济稳中有升

    10月29日,省统计局发布第三季度我省经济运行监测报告。1至8月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库存增速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6.2%,工业品库存增速明显放缓,为下阶段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 第三季度河南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10月29日,省统计局发布第三季度我省经济运行监测报告。1至8月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库存增速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6.2%,工业品库存增速明显放缓,为下阶段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 人民日报:别担心经济急剧回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当前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特征,但经济走势稳中偏弱。“与过去要么落底回升,要么持续回落不同,现在中国经济已出现新的增长特点”,张立群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从目前到年内都将处于平稳增长的新区间,将保持在7.5%左右。

  • 李克强经济公开课十个精彩瞬间盘点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经济形势报告。今日,应广大网友要求,本网特别精选了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公开课”上的10个精彩瞬间,以飨网民。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