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2014年12月10日09:55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述(下)

  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表示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从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到推动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从承认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到各地积极开展科技人员股权分红激励,从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者权益到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十八大以来,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促进了科技事业加速发展、创新活力加速喷涌。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更高效

  一边,大量精良的科研仪器设备被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有些甚至长期闲置;另一边,大批中小企业因科技投入不足,花不起钱购买基础性研究设备。

  破解两难困局,出路只有一条——改革!

  在北京,市科委搭建起“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鼓励高校院所引入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并制定利益分配比例。截至去年底,该平台已整合首都地区615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使价值186亿元的3.64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在国家层面,10月27日,《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未来3年左右时间内,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从而打破设备资源在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阻碍。

  改革,还要使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更加聚焦国家战略目标,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今年10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今后,政府将不再直接管理具体科技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依托专业机构来具体管理。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分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与人才专项等五方面,将解决重复交叉、定位不清的问题,打破多头管理、科研人员四处跑项目的局面。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2008年的170.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62.9亿元。

  改革,也需要科研机构向自身开刀。今年8月,中国科学院启动研究所分类改革,力争在2020年前分为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类;同时,还将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等,意在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科研人员热情迸发,成果转化加速

  过去,全球最大的玻璃幕墙企业远大集团每年都诞生大量研发成果,但总有一些被束之高阁。今年以来,远大集团的技术成果转化率却达到了100%。

  原因何在?答案正是改革!传统研发体制机制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无偿将研发成果“送”给企业。进入2014年,远大集团在国内率先实行“科研公司制”改革,将科技创业园与企业集团分离,成为独立核算的公司制研发单位,科技研发人员的知识、技术、知识产权作为商品进行转让。通过与企业集团签订4份技术转让合同协议,该公司的环境科学研究院不仅获得技术转让费1325万元,项目科研人员还永久享受该产品生命周期内销售额3‰的提成。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不单需科研机构和企业发力,还需在政府层面出台相关制度。

  今年1月,“京校十条”在北京出台。按照新政策,北京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给予科技人员的奖励比例下限由以前的20%大幅提高至70%;同时,允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用于人员激励支出的部分一次性计入当年高校工资总额。此外,北京高校科技人员经学校同意,可在校际间或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型企业兼职,从事兼职所得的收入按有关规定进行分配;科技人员在兼职中进行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工作,作为其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

  “南京九条”“成都十条”……各地都在为科技成果转化“开闸放水”,让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得到解放。

  再看国家层面,今年初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草案)》首次承认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对其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和投资。近期,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通知,对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完全授予试点单位,试点单位可自主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对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2001年为39%,目前已提高到51.7%。

  引领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需求成路标

  创新难,把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市场上更难。改革,强化了市场拉动,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让市场需求成为创新路标。

  2000年,曾经的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转企改制为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科仪将研发重心放到容易形成批量的重点行业与产品上来。如今,他们的产品市场结构从改制前的大多针对科研应用,变为科研市场占30%、产业市场占70%。

  “转制后,研究立项都要先市场调研。”董事长张永明说,他们明确规定了科技创新工作要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标准,奖励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开发和革新项目。

  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让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迸发活力。2013年,1.19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中,企业占比达76%,是2006年的4.3倍;360万名研发人员中,来自企业的占77%。

  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还需要政府加大对高新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集成电路,即“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今年6月,为解决资金不足带来的产业发展瓶颈,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

  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也需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尤其是加大创新成果保护力度。今年,《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获审议通过,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拟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我国已在知识产权运用上探索出专利池、专利托管、专利保险、专利拍卖等多种新模式。截至去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2件。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点火系”必将更加完善,使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文章关键词:改革;转企改制 责编:王文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21个省居民可在津跨省办“证”

    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是公安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推出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惠民举措。

  • 要当改革促进派,别把诬告当职业!

    中国有句俗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这种庸俗哲学与风气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和摒弃的。

  • 老农为总书记点赞,寓意了啥?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把歪风邪气压下去。

  • 明年棋局将开 部委落子明年供给侧改革

    最近一周,多个部委召开年终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12个部委明确明年将发力供给侧改革,但各部委发力的方向各不相同。比如,发改委、住建部将重点放在房地产去库存;财政部着力通过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工信部将明年重点瞄向“去产能”,方式主要是兼并重组;农业部则主抓农村改革和科技创新以实现降成本、补短板的目标.

  • 结构性改革房地产发展篇:将“去库存”进行到底

    近期决策层在多个场合提及房地产高库存问题,表明去库存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重要一环。当期与长期措施结合、供给端与需求端并重、市场工具与政策手段协调,坚定不移去库存,关系到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 让阳光照进“暗门”

    接待室、休息室和洗漱间一应俱全,这竟是一名局长的办公室“配置”。而超标如此严重的办公室,居然“生存”了下来。为了逃避检查,湖北这位局长竟采取设置 “暗门”的方式“曲径通幽”。

  • 国企改革总体方案落地

    作为新时期国企改革的总体框架性文件,《指导意见》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此次国企改革方案有哪些特点和亮点?如何使国企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如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和国资领域的有关专家。

  • 以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会刚刚闭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就紧随其后,强调“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 改革需要众多有胆识的先锋

    中国农村改革开创者之一的杜润生先生日前辞世后,对于他生前在中国农村改革中倾力所为的开创性事业,舆论广泛褒赞。

  • 争当“改革促进派” 应如何武装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改革推进的力度。争当改革促进派,必须坚持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

  • 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众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是长久以来造成群众“看病难”的重要原因。

  • 楼继伟: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

    楼继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仍在预期之内。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

  • 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何成为改革推进障碍

    发改委和能源局不按规定把有关审批事项纳入清理范围、海关总署自行设立准入类职业资格、广西无依据设立收费项目从而增加企业负担……

  • 河南招考制度改革方案今年出炉 高校将推学分制管理

    今年将研究出台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20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推行学分制收费,逐步形成高校学生按学期注册、按学分收费、按学分毕业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建立高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接受社会评价和监督。

  • 河南招考改革方案今年出炉 高校推学分制

    今年将研究出台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20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推行学分制收费,逐步形成高校学生按学期注册、按学分收费、按学分毕业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建立高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接受社会评价和监督。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