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首个宪法日,13亿中国人正以崭新的形式表达对宪法的敬畏。
时针拨回一个多月前的四中全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成为中央全会的共识并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历史性文件。
不寻常!由进行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的中央全会作出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层面的法定节日,这种举动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考量?对于宪法你又了解多少?就让我们来听听习大大怎么说。
◎“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
作为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纲领,宪法一直被称为“法律的法律”。在习近平看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因此,要推进法治中国这一系统性工程,在千头万绪中做到提纲挈领,首先就要抓住宪法这个“纲”。
“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在对四中全会《决定》的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习近平一语道出宪法在法治中国蓝图中的地位。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两年前的12月4日,履新不到一个月的习近平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划下了宪法红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这里所说的“任何组织”,当然应该包括执政党和各级领导干部。事实证明,习近平正是以从严治党为开端,上打“老虎”、下扫“苍蝇”,为依法治国扫清路障。
惩是为了治。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深刻思考法治与权力关系,更好地把握执政规律,又何尝不是一次自我超越?“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道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约束权力的另一面就是保护公民权利。宪法正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与你我息息相关。
对此,习近平讲得很清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
别看有这么多“权”,却没有一项是多余的,也没有一项仅停在“纸”上。如何让吃变得更安全,让就业“门槛”变得更少,用什么把强拆挡在门外,用什么维护自己休假的权利?都离不开宪法的保障。正如习近平所言,“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宪法,正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民守法”为重要着力点,正是力求从塑造法治信仰出发,破解“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的困局。对此,习近平曾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决定》首次提出“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即着眼于宪法的实施。在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看来,宪法解释就是让很多原则性的宪法条文应用到具体的实际中,从而让宪法“活”起来,才能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同时,首次设立的国家宪法日和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莫不都是让宪法“活”起来的重大举措。尤其是12月4日的国家宪法日,每一次纪念都在放大着宪法日的法治意义,都会让越来越多的民众知道,宪法不仅是管住其他法律的“根本大法”,也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最大“靠山”。(李建广)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的宪法实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宪政模式。事实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树立宪法权威,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才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要着力推进宪法实施,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确保宪法法律在我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注重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我省重大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于法有据。
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的进程再添新动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伴随着今天首个“国家宪法日”的到来,我省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宪法法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张德江强调,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目的是为了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主持会议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今天,我们强调宪法的实施,不仅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也是因为宪法的实施水平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息息相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 1993年2月14日,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党中央向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消息,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张恒山: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总结的那样,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张恒山: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总结的那样,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月9日(星期三)下午3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说明。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表示,有关方面要抓紧制定具体办法,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和规范工作,确保宪法宣誓制度依法顺利实施。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表示,有关方面要抓紧制定具体办法,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和规范工作,确保宪法宣誓制度依法顺利实施。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