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28日报道,美国航天局(NASA)和佛罗里达大学(UF)研究出利用微生物分解航天员排泄物,再把释出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制成生物燃气,为火箭从月球返回地球时提供燃料。
报道称,此举不仅可减轻火箭升空时需要运载的燃料量,亦可处理航天员的人体废物,一举两得。
目前航天员体废物会先储存在器皿内,回程时放入载体,穿过大气层时让载体自行燃烧。不过若要进行长期任务, 根本不可能把大量人体废物带返地球,又不能留在月球,因此NASA决定与UF共同研究解决方法。
UF实验团队研究利用人体废物制造甲烷的速度,发现每组航天员每日可产生290公升甲烷,并藉此设计出一套可生产生物燃气的厌氧消化过程。该过程同时可生产出非饮用水,经过电解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后者可供航天员用作呼吸。
圆满完成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18日晚乘坐专机从内蒙古平安飞抵北京。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
通俗地讲,开舱手就是飞船着陆后第一个上前把飞船舱门打开的人,“所以经常被朋友开玩笑说,我是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看到的第一个地球人。
原标题:独家揭秘:神十一载人飞船航天员返回第一餐吃点啥 航天员安全返回后进入医监医保直升机,换下航天服,检查完身体,紧接着就要吃上“回家”第一餐饭。
昨天中午12点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天宫二号航天员与深圳“绿航星际”试验的志愿者展示“中华神功”。
“载人航天和大学生创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2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次在太空播出,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实验舱内,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新闻联播》节目。据了解,在轨飞行任务期间,按照计划,地面科研人员将持续每天实时上传新闻联播,此外还将推送航天员自己喜爱的其他节目。
首次30天驻留飞行任务,对航天员身心素质、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航天员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带来了更大挑战。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越到后面,出情况的可能性越大。这对于航天员和地面支持团队应急处置能力是一个大的挑战。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3点半左右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将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为航天员营造一个“家”,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等。环控、热控分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技术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流体流动将船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部辐射器,再通过辐射器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介绍,“神十一”航天员的食谱是5天一个周期。专家介绍说,这次给两名“神十一”航天员每人带了8套内衣,5天左右换一套,来保障一个月太空生活的衣着卫生。
这次给两名“神十一”航天员每人带了8套内衣,5天左右换一套,来保障一个月太空生活的衣着卫生。
昨日上午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两位航天员开启33天的“太空之旅”,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张道昶介绍,由于技术的改进,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比以往提前35分钟入舱,即在发射前2小时10分钟进舱。
10月17日上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人时隔3年多后再次出征太空,景海鹏和陈冬两位航天员将搭乘神十一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并在“天神”组合体中生活、工作30天。
2016年10月17日4时40分,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举行。两名航天员向现场民众挥手致意。现场民众挥舞红旗夹道欢送航天英雄。现场图。
10月16日上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精神饱满,身着新款航天员秋冬常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与媒体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