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媒体应该如何变革和发展?11月19日上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媒体 新生态”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八位媒体负责人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互联网改变百姓生活,也进一步催生媒体革命
“今年4月,厦门大学一个大学生告诉我,他们现在根本不看报纸,甚至连新闻网站也不用,他们获取新闻的唯一方式是在打游戏的时候,通过电脑屏幕右下方弹出来的小窗口读新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马利用这样的开场白告诉大家,新媒体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这一观点引起了多位主讲嘉宾的共鸣。新华网总裁田舒斌随即讲述了一个直观变化,“以往,当重大事件发生后,我们会去看每天定时播报的电视新闻或定时发行的报纸,或者走家串户时偶尔聊起发生的既定事实,而这些经常是事件发生了几小时甚至几天之后。而今天,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事件亲历者能当场发出信息,瞬间传遍世界每个角落,信息消费已经越来越即时化。”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用一组数据作出印证:“据国外研究者的发现,我们每天平均摸手机大约150次,手机距离我们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1.5米。每天我们打开微信38次,微博手机访问者比例超过70%。”
互联网改变百姓生活,也进一步催生媒体革命。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发展初期以PC为主,而从2012、2013年开始,移动端的播放量达到千万集,且移动流量超过PC流量的两倍。优酷土豆集团CEO古永锵表示,因智能手机等小屏时代的崛起,线上的视频、社交都要考虑总体融合的解决方案,于是手机互联网步入多屏合一时代,为公众推送喜爱的节目,积累了各种粉丝。“粉丝产生的衍生经济,其推动效果会在未来两三年显现出来。”
澳大利亚电信大中华区CEO高瑞彬表达了类似观点:“从信息传播的平台上,我们已进入三网融合的时代,互相渗透,互相兼容。目前各国的电信和有线电视运营商都在向网络投入巨资,推动三网融合。随着未来带宽的升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媒体产业格局还会产生根本性改变。”
新媒体把满足受众用户需求作为一切的出发点,打开边界构建创造共享的平台
在享受新媒体新生态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全球媒体业也在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田舒斌指出,目前新媒体产业生态还存在多个层面的失衡,比如过度媒体化带来话语秩序的失衡、透支商业化导致媒体选择性失衡、无序竞争造成业态环境的失衡、快速发展与信息安全的失衡。
如何改变这种“失衡”“无序”,促使媒体在新生态下健康发展?
“不管时代怎么变,媒体的形态怎么改,媒体的使命都不会变,媒体就是要利用最先进的手段,尽可能快、尽可能广、尽可能深入地把信息传播给受众。”马利说,媒体变革的最深刻体现是在与用户的关系上。新媒体就是把满足受众用户需求作为一切的出发点,打开边界构建、创造共享的平台,与用户高度融合,共同提升价值,这才是未来的社会媒体化的方向。
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百度主要是依靠技术提供新闻和媒体上的服务。“前些年我们思考的是,公司每天要聚合超过40万条新闻,但一个人很难看到这么多,怎么办?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新闻开始成为我们的发展理念。”百度副总裁朱光说,如今,我们发现“用户很感兴趣,但从来没有看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依靠历史数据分析推出个性化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了,此时社交化的补充至关重要,亟须建立相对开放的社会交往网络平台。
当然,技术问题只是媒体变革的一个因素,建立一个健康的媒体生态更为重要。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认为,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强调的是新闻内容绝不是普通商品。如果媒体把商业利益视为首要目标,这会从根本上伤害新闻媒体这个行业。因此,亟须在媒体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在媒体经营和新闻采编之间建立防火墙,绝不允许让广告指挥新闻编辑。此外,行业监管和政策制定要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高瑞彬表示,针对新媒体,政府要转变传统的监管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引导和监督新媒体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法律规制保持延续性的前提下,政府规制或政策主导倾向以“政策融合”的方式推动媒介的“技术融合”。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