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
在11月19日举办的省领导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必须深深植根和服务发展实践,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围绕中心,把中央精神和河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河南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任务,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也许人们会记得,2005年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作者通过开封的兴衰提醒美国人:中国正在复兴,不久的未来,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短短几年过去,事实正在逐渐验证“中国正在复兴”这一论断。11月17日,日本媒体刊发文章《APEC、东亚峰会和G20峰会之后,中国跃升为全球领袖》,引起网民强烈关注,世界的尊重、邻国的惊诧生动地展现着习大大所言“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的时代画像和现实场景。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我省发展所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态势,也是宋代以来,河南再次迈向辉煌的最好历史时期,可谓前所未有。当然,我们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爬坡过坎、转型攻坚,问题需要研究、难题需要破解、瓶颈需要突破,迫切需要广大社科工作者发挥“智库”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我省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主动,出谋献策,特别是围绕全面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围绕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两项建设”,围绕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围绕“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等等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较大现实意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不断凝聚起了全省人民奋力实现崛起振兴的信心和干劲。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我们的理论研究不仅滞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要求,还存在与实践脱节,不能“顶天”,也没做到“接地气”,缺乏原创,大家不多、精品不多等问题,理论成果指导不了实践,显得苍白无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立场方向是社科理论研究的根本,方向对了带来正能量,方向错了带来负能量。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考虑问题,自觉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学术研究、教学活动、宣传教育等环节,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主动“引正纠偏”,确保社科理论的正确方向不偏、不邪。
实践问题是社科理论研究的核心,抓住了问题就找准了切入点,把握住了实践就能找到突破点,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成功获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社科理论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如何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依法治省、落实从严治党等,推出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思想方法是社科理论研究的关键,社会对一个人的承认是与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成正比的,德才兼备、知行并重是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传统和美德,社科工作者应该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摒弃“官气”、“铜气”、“名气”,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崇德向善,积极发挥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为社科理论研究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广大社科工作者惟有潜心研究、默默耕耘,才能真正创作出体现河南特色、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时代的成果,也才能推动我省科社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豫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