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快讯 > 正文

美媒:”日美”“中俄”“印东”将鼎足亚太

2014-11-10 21:52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尽管中国倡导的亚太共同命运已成为地区共同愿望,但传统的权力竞争话题似乎仍是该地区长期无法抹去的话题。美国《赫芬顿邮报》11月10日刊文称,随着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在北京召开,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它们在今年的全球局势和中国的和平发展中都有体现。比较而言,中国似乎取得了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首先,美国所推崇的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实质上是“平衡失调”的体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及亚太地区再平衡时表示,他已将国际战略的资金“赌注”投放在亚太地区,但收效甚微。美国政府试图维持这一政策,并将其作为长期战略,并在各种场合予以重申,试图维持与亚太多国的同盟关系,并以此警示中国。但是该政府的声明并没有带来任何实际性的效果。

  近几个月,世界各地危机四伏,如乌克兰冲突、“伊斯兰国”兴起、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西部的蔓延等等,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亚太这一形势下部分危机甚至不断恶化。但是由于全球危机接连不断,美国政府并没有将这一策略摆在突出位置。相反,美国的对外战略需要“再调节”和“再平衡”,其全球战略重心不得不再次转移到中东地带。其工作重心也不得不从遏制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发展转移到传统的反恐任务上,包括向“伊斯兰国”(IS)和其他极端武装分子发动空袭。总之,随着美国卷入重重危机之中以及新敌的增加,美国的亚太战略势头已大减。

  其次,文章认为,美国开始玩起了“巧实力”(smart strength)外交。“巧实力”外交是指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时所采用的三种策略,但它们都被证明是不成功的。

  第一个策略是利用其它国家之间的矛盾。在领土争端方面,美国支持日本、菲律宾和越南与中国抗衡的行为,这只能给美国自身带来风险。若是给日本右倾自由派太多机会,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增长,也极有可能给美国带来挑战。而鼓动日本和菲律宾挑战中国,美国最终将不得不承担冲突带来的后果。

  第二是“再平衡”战略中的“走钢索”策略。美国试图在中国及其亚太盟友之间实现平衡,但中国影响力的增长使得美国方面很难实现这种平衡。美国陷入各方的利益冲突的困境中。更糟糕的是,美国在平衡日、韩这两个盟友之间的问题上也陷入了麻烦。

  第三个策略是“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尽管计划听上去很美好,然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被逐渐缩减的军事预算所限制,且其他热点地区的军事冲突也分散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美国必须警惕其展示军事力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TP)的梦想也还没有实现。

  文章表示,日本安倍政府顽固坚持右派路线,试图成为亚洲第一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在“成为正常国家”的借口下,日本政府试图取消集体自卫的传统限制,修改和平宪法,加强美日同盟,联合其它国家对抗中国。日本对中国形成了直接挑战,成为中国周边地区一个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然而日本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反对这一趋势。

  在印度方面,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新政府采取活跃的国际外交政策和务实的国内改革措施。在与大国的关系中,印度试同多方取得进展,中印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在印度尼西亚,佐科·维多多当选总统,给国家带来了新风气。印尼政府宣布将于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并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中起到领导作用。其它主要地区国家纷纷展开竞争,力求与东盟建立更亲近的关系。但东盟内部也存在矛盾。

  俄罗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亚太地区,以弥补其在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制裁中受到的影响。经济方面,俄探索在亚太地区的新市场以抵消西方制裁的影响;政治方面,俄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来避免遭到孤立。

  由此,文章认为,亚太地区正形成新的三角均势。复杂的关系调整过程重新形成了该区域的秩序和权力格局。就综合国力和影响力而言,亚太地区六大力量及其排位依次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东盟和俄罗斯。尽管美国名列第一,但却从未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上。相反,中国尽管排位第二,但却一致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亚太地区。就他们的相互关系而言,该区域的国家可以分为三组:美日同盟为一组,中俄合作为一组,印度和东盟为一组。就力量发展趋势而言,美国的“主导力量”和中国的“主动权”将共生共存, 不同的是前者正在不断减弱,而后者正在一步步增强。

责编:王芳菲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