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快讯 > 正文

建设生态文明 增进民生福祉

2014-10-28 08:53 来源:人民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升华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应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环境改善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民生也是民意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走生态文明之路,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然要求。人们在满足食物、水、住房等基本需求之后,对于安全、环境的需求必然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生态环境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环境问题的频发多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们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地绿、水净。建设生态文明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我们党民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改善民生、造福人民始终是目标追求。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不断创新和完善民生的内涵、目标、动力和战略。习近平同志从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出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民生思想的完善、丰富和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是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虽然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在局部地区甚至恶化。失去生态环境的保障,发展成就就会大打折扣,人民的幸福感就难以真正提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成真。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福祉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保护慢不得、等不起。必须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水不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环境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损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实践证明,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努力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通过环境保护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与统一。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必须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生态文明建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搞好顶层设计,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入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提高生态服务能力。

责编:王文静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