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 中国探月工程即将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在探月工程的负责人看来,这次试验最主要的意义是把试验场从地面搬上了天,最主要的目标是为了验证未来“嫦娥五号”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即将开始的试验,将启用新型火箭和全新的返回技术。那么,什么是“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这次试验将为期多久?又要攻克哪些技术难点?
根据计划,飞行试验器将于24号到26号择机发射,在飞抵月球附近、绕月半圈后自动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公里)进入大气层,经过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而这也将是中国飞行器首次从距地约38万公里的月球轨道返回地球。
这次试验整个过程有8天多,飞行试验器发射升空后将经历星箭分离、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返回地球附近、再入返回地球等6大关键节点,试验技术难度和创新性极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用“ 回 的序幕”来形容这次试验在整体探月工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说,这一步是 回 的序幕。虽然是序幕,但是这次再入返回试验难度和创新性都很强,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陶钟山所说的“回”是就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用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郝希凡的话说就是:“一句话:从月球把土壤带回地面。”
而这次试验就是为了验证届时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壤回来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轨道设计、气动、热防护、制导导航与控制等等。
那么,试验怎么搞?郝希凡形象地说,就是把试验场从地面搬上天。
“整个再入返回试验的基础是大量的地面设计、研究和试验工作。但是地面毕竟是模拟条件,比如地面要想模拟每秒11公里左右的飞行速度,那是非常难的。要模拟高层大气的真空度和化学反应也是非常难的。因此,在地面只能分别分项做试验,而且逼真度不够。我们总希望,能创造一次机会,完整地验证一下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试验、我们的研制工作是不是对。有一个非常好的形象比喻,就是把试验场从地面搬到天上。”
试验最关键的技术是“再入返回”。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返回舱将通过半弹道式跳跃两次进入大气层。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用小朋友们都玩过的“打水漂儿”来讲解这个复杂新技术:“返回过程中速度比较高,进入大气层受到环境影响,要采取减速的措施。减速,就是俗话说我们小时候玩的 打水漂儿 。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再入时环境的难度。”
这次试验也将是长征三号丙改II型改进型火箭的首次亮相。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指挥金志强 用“更高挑”来形容这款火箭:“运载能力提高了,现在是3吨9;外形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长高了,外型上加长了,助推加长了。
目前,火箭加已经注推进剂,看到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根据天气预报,未来几天西昌的天气都不错,晴朗微风偶尔有小雨,没有雷电大风和大暴雨,多位专家都表示,气象条件满足发射需求。
(记者 刘轶瑶)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