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总队副总队长刘海燕要求,一是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运输企业必须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运输企业法人、经理人作为企业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交通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二是要抓住驾驶人这个“牛鼻子”。驾驶人的聘用、辞退和管理,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要定期核查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和违法记分情况,对违法多和发生事故的驾驶人要及时教育、提醒,对屡教屡犯的驾驶人,必须坚决调离驾驶岗位;经常组织驾驶人进行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培训。三是要抓住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这个基础。必须严格落实车辆年度审验、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三项制度”,保证车辆出站、上路时安全技术状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对“两客一危”车辆必须执行严格的安全技术标准,不能让车辆“带病上路”。对存在一些逾期未检的“两客一危”车辆,所属企业要尽快组织车辆参加检验。客运企业要确保客车轮胎、转向、刹车、应急出口通道等技术状况良好,逃生锤、灭火器配备到位;危化品运输车必须按要求安装紧急切断装置,悬挂喷涂警示标志,随车配备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四是要抓住动态监控这个有效手段。各运输企业要严格执行监控制度,保证有固定的监控室和24小时值班监控人员,车辆行驶记录要按规定保存备查,确保做到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上线率、违法查处率、安全宣传提示率、非接驳运输客车凌晨按要求停车休息率五个100%达标。五是要抓住“挂靠车辆”这个管理盲区。各运输企业负责人要克服侥幸心理,严格管理,严禁挂靠车辆脱管、脱审,游离于企业、行业和交管部门的管理视线之外。
要求各客货运企业: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完善从业人员常态培训机制。严格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定期对客运驾驶人开展法律法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技能训练、应急处置等教育培训。客运驾驶人应当每月接受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l小时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二是强化动态监管,提高重点车辆信息化动态管理水平。对企业所属车辆实行全覆盖的动态监管。三是做好交通违法及时清零,对车辆交通违法做到日产日清。对通报违法较多企业所涉及的车辆,企业自身要逐车重点清查、整改,建立清查台账,逐车明确清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台账要包括车号、通报的违法数、当前违法数、处理结果、责任单位、责任人。四是客运企业务必要求驾驶人承诺做到“五不两确保”发车承诺和不违规载货安全承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