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部战机实施远程机动。刘锐 摄
手握国之重器,承载厚重期望——
刻苦钻研勇当驾驭新机排头兵
远程轰炸机,自二战时期开始兴起,因其独有的战场突击作用被誉为“空中战神”。而轰炸机部队则因其战略威慑打击特性,成为大国博弈背后的支撑。
某新型战略轰炸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信息化程度高,具备远程奔袭、大区域巡逻、防区外打击能力,是我空军部队向战略空军转型的标志性装备之一。
全军首家确定装备该型战略轰炸机的广空轰炸航空兵某部,是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和岛”英雄部队,是空军最早组建、最早参战,并取得卓著战功的轰炸航空兵部队,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西沙保卫战,首创螺旋桨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战例,涌现出高月明、毕武斌、刘绍基等著名战斗英雄。
“战神”落户,官兵们为之振奋,也为之思索:装备更新升级,手握国之重器,如何尽早从先进战机的操控者转为理念先进的驾驭者,从临空轰炸转为远程精确打击,从战役战术型转为战略进攻型……转型的背后既充满着挑战,也饱含着党、国家和军队的重托。
该部一无新机教材,二无改装经验,改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官兵们大力发扬前辈“首战用我、不畏强敌、奋勇作战、不辱使命”的“大和岛”精神,斗三伏、战三九,全身心投入改装训练——
为尽快掌握新机性能,第一批参与改装的飞行员,连续数月铆在改装一线,每天飞机座舱、学习室、宿舍“三点一线”,熟记1600多个性能数据,默画100多张座舱图,4大本2000多页的使用手册,几乎每页都写满注解和心得,摸索制订出新机标准操作程序、安全预想预防等资料,成为部队改装教案。改装人员一个月内3次前往民航企业学习“取经”,总结制订出新机4S维护规范等,写入该型机保障手册。接装仅3个月,战鹰顺利完成首飞。
在此基础上,他们每年组织常态化远程机动训练。一次,部队组织远海训练,航行途中突遭雷暴天气,飞机因遭遇气流不停颠簸,瓢泼大雨击打机身,四周闪电不断划过……
怎么办?返航固然稳妥安全,但训练半途而废;穿云绕飞,却又危险重重。想起前辈的英雄事迹,军人的血性在升腾,机组决定:“穿云!”靠着目视和雷达指示,飞机朝云缝飞去,其间不断改变坡度避开一个个云柱,30多分钟后,飞机终于闯出雷暴区,飞抵远海预定空域。
打造战略重拳,扛起使命重担——
紧贴实战锤炼一剑封喉硬本领
召之即来,和谁打?来之能战,怎么打?该部党委“一班人”在改装训练中思考:完成首飞仅仅是起点,能打胜仗才是终极目标。只有平时无数次贴近实战的训练,才能掌握未来决战制胜的主动权。
对于战略轰炸机部队而言,“飞得远”延伸的是战斗力的标尺,“打得准”则蕴含着基于体系的核心能力突破——
去年6月,空军组织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该型战略轰炸机首次远程奔袭4000多公里,在气象、环境均陌生的空域执行任务。
官兵们迎难而上,战机编队驰骋至预定空域后,采取超低空飞行,依托地形规避“敌”雷达搜索。接近突防空域后,飞机进入攻击抛线,快速降低高度:80米、70米、60米、50米……机身几乎贴着戈壁滩掠过。到达预定距离时,飞机以大仰角大爬升率快速上升,随着一声“投下”口令,4枚航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射目标,随后传来地面观测员报告:目标被摧毁!
一次,该部组织某型导弹实弹打靶。正按计划准备时,上级突然通知,原定半个月内打完的3枚导弹改在1天内连续进行,有1枚还是首次在夜间实射。前所未有的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天气条件、弹药保障、制导航线、打击时刻等全部需要重新考虑。当时的靶场,以大风天气为主,常伴有沙尘暴,打靶当天的天气更是复杂多变。
白天,机组顺利完成2枚导弹打靶任务。然而到了夜间,天气逐渐变差,云层压低、风速增大,打还是不打?有人建议:气象条件已经超出考核要求,白天打得那么好,见好就收吧。机长慕巍不为所动:“这个条件不打,没人会指责,但如果现在是打仗,能不上吗?”机组最后下定决心:“打!”
狂风中,战机呼啸而起直奔靶标,途中塔台又通报,一片雷暴团正向靶标方向移动,预计40分钟后到达,与导弹到达目标的时间基本重合。经研究,战机立即调整航线继续朝目标奔去,当导弹发射离机,左前方的闪电却越来越近,惊险之间,大家屏住呼吸,只见靶标在画面里越来越大,充满整个屏幕时,前方猛地亮起一片耀眼火光,中了!至此,他们创下了该型导弹新的实射纪录。
突出信息主导,基于体系制胜——
对抗训练锤炼体系作战真功夫
今年3月,一场实战背景下的体系对抗演练,在某海域打响。
清晨,红方指挥部根据综合侦察情报,下达远程突防突击作战命令。预警机、加油机、歼击机、轰炸机从相距数百公里的数个机场陆续起飞,奔袭蓝方目标阵地。
面对接踵而至的“敌”强电磁干扰,新型战略轰炸机编队果断实施电子欺骗,进行反干扰,避开蓝方战机拦截空域,超低空快速向预定目标空域机动,从视距外对蓝方目标阵地发起了导弹攻击,继而投掷精确制导炸弹,刹那间,蓝方目标阵地指挥所、雷达设施陷入一片火海……
远程奔袭和精确打击,是该型战略轰炸机的核心能力,然而这两项优势的发挥,离不开各作战要素的协同融合,更离不开体系的支撑。
初次驾驶该型战略轰炸机参加上级组织的体系对抗演练,该部官兵尽管认真准备了许久,但仍然难以在体系舞台上一展身手。几场实兵对抗下来,官兵们坐不住了,每场空战结束后,兄弟部队的战术评估“火药味”十足,参战飞行员对双方武器平台性能如数家珍,带给他们极大震撼。
为突破体系作战的能力瓶颈,该部紧紧围绕未来作战中该型战略轰炸机作用发挥的重难点问题集智攻关。他们组织开展“提升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问题研究”等3个类别8项课题的前瞻性作战理论研究,形成了7套战法、26套突击方案,填补了该型战略轰炸机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着眼实战需求,他们主动向上级申请干扰设备,人为设置雷达致盲、导航失效、通讯中断等空中特情,主动设置遭“敌”雷达跟踪锁定、“敌机”拦截等险情,让飞行人员自主感知战场态势,锤炼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发现目标、临空轰炸和精确打击能力。
金秋十月,一次体系对抗演练拉开序幕。在歼击机编队的配合掩护下,该型战略轰炸机编队作为“主角”压轴出场,他们关闭无线电通讯设备乘夜色出航,突破“敌”空中地面防线,在距“敌”目标数百公里时,果断占领发射阵位发射导弹,展现了“一剑封喉”的英姿。
经过一次次体系对抗的磨砺,该部队逐步摸索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空中进攻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攻防作战中,轰炸机与歼击机、干扰机以及地导、雷达、通信等要素协同作战的方法路子,成长为信息化条件下体系空战的拳头力量。(徐生 赵凌宇)
据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7月13日报道,俄罗斯正在研制高超音速轰炸机,该轰炸机能够从近地太空发动核打击,在一到两个小时内能达到地球任何一个地方。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特卡岛,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山脚下,一架B-24D轰炸机的残骸静静地躺在这里,任凭风雨洗礼。
美国空军26日公布了新一代隐身轰炸机的首张图像。傅前哨表示,如果美国未来把B-21派到中国周边,对付它的方法很简单。另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认为,B-21的威胁程度还要看它的隐身性能到底有多强。
《解放军报》18日关于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在训练中连续跨越4个战区、奔袭近万公里的报道引发颇多关注。
媒体报道,美军一架B-52轰炸机上周飞近南沙群岛华阳礁上空2海里范围内,美国国防部声称,军机是错误飞进相关空域,正在调查事件。
即将于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上,国产某新型轰炸机将以雷霆万钧之势震撼亮相。
近期,中国远程战略轰炸机出第一岛链训练、解放军再次试射东风-41新型洲际导弹以及战略核潜艇将实现带弹巡航的消息刺激到美国防务领域的敏感神经。
国外一直密切跟踪中国空军发展远程打击能力的进展。中国专家告诉《环球时报》,发展具有一定隐形性能及优秀突防能力的远程战略轰战机,是中国空军获取攻防兼备能力的必需之举。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19日报道,上周五,美国军方对外宣称,两架F-22战斗机拦截了6架靠近阿拉斯加西海岸的俄罗斯军机。从这个角度看,让美国人闭嘴的最好办法是不断拦截,让美国适应新的规则。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15日说,俄罗斯空军的6架“图-95”型轰炸机当天沿着日本列岛周边飞行。共同社援引防卫省发布的消息称,6架俄罗斯轰炸机当天沿着三条线路绕日本列岛周边飞行,每条线路上分别有2架轰炸机。
据日本共同社9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9日发布消息称,当天上午发现中国空军两架H-6轰炸机和一架Y-8预警机飞越冲绳主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空,从东海飞向太平洋后返航。(原标题:日方称中国军机从冲绳附近公海飞太平洋)
2014年2月18日,美国空军寿命周期管理中心(AFLCMC)战斗机/轰炸机理事会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联合在美国“联邦商业机会”网站上发布通告,请求工业界为升级美国空军轰炸机机队现有的雷达系统提供技术方案信息和建议,以提高B-1和B-52轰炸机进行广域海上监视和瞄准敌方水面舰艇的能力。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近日,美国空军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耗时四年,将遭遇火灾损伤的B-2隐身轰炸机修复,并投入服役。这架B-2轰炸机是在2010年2月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地面启动时发生“轻微”的发动机起火,仅过了一年,说辞就由“轻微”变为“可怕”。
资料图:据美媒称,中国的新型隐身轰炸机外形类似美B-2隐身轰炸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6日报道,一名美国官员称,两架美国B-52轰炸机从西太平洋的关岛起飞,于华盛顿时间25日晚间7时左右,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