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王飞雪在工作中
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30年的建设,运行范围已开始面向全球拓展,并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飞雪,投身“北斗”事业20年,带领团队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先后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用忠诚和使命托举“北斗”不断实现新的飞跃。
结缘“北斗”,打造中国“千里眼”
王飞雪与北斗结缘十分偶然。1995年,北斗导航系统建设遇到了瓶颈问题——信号快速捕获。正在调研其他课题的王飞雪了解到了这一情况。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必须打造自己的‘千里眼’!”虽然之前没有从事北斗研制工作,但从海湾战争就已关注国际定位导航技术发展的王飞雪感到,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王飞雪和2位同学另辟蹊径,从算法上寻找办法,并经过进一步补充、验证,很快,这份“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接收技术方案”引起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陈芳允院士的高度关注,得到评审专家一致肯定。
那一年,他24岁。
带着4万元尝试经费和一台计算机,3位年轻人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里夜以继日开展科研。
3年后,当显示器上脉冲闪耀,信号捕捉成功时,业内20多位专家为之震惊:10年攻关未果的瓶颈技术竟被3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子在3年内解决了,一举打破国外在这一核心技术上的封锁和垄断。
如今,承载这一技术的中国“千里眼”“零故障”安全运行10余年。
追求卓越,推动北斗抢占领先地位
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除了中国的“北斗”,美国、俄罗斯、欧洲都有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技术竞争异常激烈。
“只有追求卓越,方能屹立时代的潮头。”王飞雪把眼光始终放在更高更远。
2006年,国家准备对北斗一号导航系统体制进行升级。王飞雪力主改变原来只对硬件简单更新的方案,提出对北斗一号服务性能全面升级。
三个月后,王飞雪和团队提出一套最新的编码理论改造应用方案,带动北斗短消息服务系统性能的跃升:所有的终端设备功耗降低一半,抗干扰性能提升一倍,各项参数达到最优值!
“他对技术有超强的前瞻性。”王飞雪大学同学、中心副主任孙广富说,对于使用新技术突破很有想法,并且都会进行技术储备。
2007年,我国一颗北斗卫星试运行时,受到强烈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中断。如果三个月内不能解决问题,即将组网的数十颗卫星发射将无限期推迟。
面对“躲”和“抗”两种方案,多数专家倾向“躲”,因为“躲”已有先例,而“抗”还是未知。
“要‘躲’永远‘躲’不完。如果‘抗’,则治标治本。”王飞雪立下三个月完成任务的军令状。
不到三个月,具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横空出世。
“他运用的是一种复杂的干扰抑制计算方法,而这种方法,我们早在几年前就进行了技术储备。”孙广富一语道破。
“下一个目标就是拿第一!”王飞雪追求卓越的步伐永不停止。
带领“北斗”团队,凝聚人心激发聚变效应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科技领域,科研团队的作用异常重要。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脱离了团队,他所发挥的作用会很有限。”王飞雪深知,如果拥有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聚变反应。
2010年,王飞雪在中心引进了专业化的集成产品开发(IPD)研发模式,同时邀请了研发专业管理人才进行授课。
为鼓励年轻人奋进搏发,中心确定了评功评奖向一线同志,向肯干、努力的同志倾斜的规定。2012年,“北斗”团队首次报奖,按照上级通知,中心总师级以上专家每人可在两个项目中报奖,为给年轻同志多一些机会,他们每人只报了一项。
在王飞雪的领导下,“北斗”团队先后开发出北斗一号中心站核心系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便携式用户机。2013年底,团队荣获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特别奖”。2015年3月底,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首颗实验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他和团队承担了其中的30余项任务,是国家唯一同时承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体制、卫星载荷、地面运控、测试评估和装备应用任务的团队。
如今,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团队,已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一支名符其实的“国家队”。
胸怀乾坤执北斗,拼将睿智铸国器。在问天求索的路上,王飞雪和他的团队,用忠诚智慧和火热青春,让“北斗”之光耀射浩瀚星空!
明年,北斗手机、北斗可穿戴装备等时尚元素或将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导航局副局长杨宝峰,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冬,河南省国防科工局袁其法局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院长李广云及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此前“马航客机失踪事件”中,中国动用所有尖端科技参与搜救,其中就显示了卓越的航空航天实力。《东亚日报》称,如果朝鲜在中国学习了卫星导航技术,他们很可能用在军事上,这更引发“担忧”。
近日,经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批准,2014年全国“北斗/GNS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融合应用”研究生暑期学校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25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本届暑期学校。
据《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的全面深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覆盖东南亚的巨大工程也进入人们的视线。科技领军、先进实用、物美价廉,北斗在东南亚地区的应用领域广阔,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技术合作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报道称,这颗名为IRNSS-1A的导航卫星重量约为1425公斤,设计使用寿命约为10年,是印度规划中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7颗在轨卫星中的首颗。据悉,印度计划在2015年前后初步建成国产的IRNSS后,再发射大约10颗导航卫星,最终形成印度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6月9日,郑州市举行北斗系统应用及产业化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北斗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北斗技术产业化发展出谋划策。到2020年,郑州市北斗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亿~300亿元,建成国内重要的北斗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北斗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和北斗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6月9日,郑州市举行北斗系统应用及产业化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北斗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北斗技术产业化发展出谋划策。到2020年,郑州市北斗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亿~300亿元,建成国内重要的北斗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北斗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和北斗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落户泰国,为该国提供预测气象的服务,是北斗首次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
美媒称,巴基斯坦正持续将其军队转变为一支能在网络环境下作战的力量,但它仍将依赖中国提供的带宽。” 昆塔纳还列举了巴基斯坦通过共享中国卫星的带宽所能获得的好处,包括可以获得通过其自身无法获得的专用设备的访问权限以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访问权限。
“虽然仅仅是从10米误差缩小到1米,但就是这样一小步,让船舶助导航服务迈出了一大步。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能兼容GPS信号,这就意味着安装差分北斗船载终端的船舶既可以单独使用北斗导航,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双模”导航。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消息,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天津市积极支持“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落户武清,要求武清区全力以赴,做好规划设计,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入驻提供优质服务。
由于导航系统对国防和民用产业的重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促进北斗的应用,在此背景下,北斗导航产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当前国家相关部委安排了专项资金、专题项目,希望以示范为主,带动、牵引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
北斗系统明年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回顾过去10余年的研制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承担着提高综合国力的重大使命,自力更生、披荆斩棘,闯出了一条中国式自主导航之路。下一步我国将突破以星座组网、高精度时空基准、星座自主运行为主要特征的关键技术,发射多颗导航卫星,于2020年建成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