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南沙赤瓜礁守岛战士。
南沙群岛气候湿热,又经常刮台风,因长期守礁吹海风,南沙守备部队的赤瓜礁守礁战士唐超患上了风湿疼痛,尽管这样,每次有换班机会,他仍积极要求前去执行守礁任务。
高温高盐高湿多台风,是南沙群岛的气候特征。素有“太阳海”之称的南沙,距离赤道只有几个纬度线,环境条件十分艰苦。中午最热时,礁堡内的温度可以高达60摄氏度。渚碧礁守礁战士卢永兰说,吹海风成了家常便饭,即使穿着体能服,仍能感觉全身湿热难耐,不少官兵久而久之形成了关节炎、腰肌劳损和胆结石等疾病。
沧海孤礁,以礁为家。守礁战士笑称,在这里要过“暴晒关”、“用水关”、“病痛关”、“晕船关”、“忍耐关”和“寂寞关”等多关。20多年来,一代代守礁战士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捍卫着那片晶莹剔透的“海蓝”。
“我们身在南海前沿,远离祖国大陆。大家之所以能够常年坚守,因为我们时刻都能感觉到,背后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卢永兰擦了擦那双长满茧的手,回忆起去年在渚碧礁的守礁生活。
“守礁的苦,主要体现为精神压力大。”被选去南沙守礁的战士,往往要经过严格的核查。到了礁上后,早上6时起床,然后在礁上进行训练枪械操作、岛礁防御演练,晚上还要轮流站岗值班,这就是守礁战士们每天的作息时间表。
卢永兰回忆道,南沙海域是台风多发区,每年都有数十次台风正面袭击礁盘,不少守礁战士都曾面临生死考验。他回忆,曾有个第一次守礁的新兵,暴雨晚上穿着雨衣带着枪,站在渚碧礁上执勤。“那晚风浪很大,天上打着雷闪着电,但那个新兵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一些不明身份的船只有时会跑到我们的礁盘附近骚扰。”卢永兰说,为了守卫和维护这片祖国的海洋领土,有时候战士们因此连续几天几夜都无法正常休息。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南沙守礁官兵的心里都觉得对家人有亏欠。卢永兰称,守礁军人的家属压力都很大。因为官兵上礁后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回到后方。遇到家里发生突发情况,也只能到了换班后才能匆忙赶回家处理。
“遇到这种事情,心里又着急又难过,但官兵们仍总是自觉选择为国尽忠。”卢永兰称,上礁就是上前线,守礁就是守阵地,守卫南沙的战士都有自豪感。在南沙守礁官兵心中,维护周边海域的安全最重要,这是他们守卫南沙的心中的“甜”。
由于部分岛礁比较小,受自然条件所限,锻炼身体的空间就很小,官兵们只能利用简易的设备,每天做100个俯卧撑、100个引体向上、100个蛙跳等“五个一百”指定训练动作,以保持体能。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在南沙守礁官兵们无论是装备条件,还是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卢永兰介绍,过去刚守礁,住的都是高脚楼,现在都建起了礁堡,战士可以在里面种蔬菜,有时还会上网、看电影、看书和学乐器来放松一下。春节的时候,礁上的战士还会一起表演文艺节目,搞些小比赛。
唐超眼下正准备去换班守礁,“在我们的心里,最希望的就是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如果下辈子再当兵,我还要来南沙。”
12日晚,安徽预备役三团(巢湖预备役团)战士刘安军在巡堤时因过度劳累身体出现不适,13日上午因“心源性猝死”牺牲在抗洪一线。
清晨狂风呼啸,白天热浪袭身,茫茫戈壁上放眼望去只有远山,脚下到处是骆驼刺。“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们走进军营,两天一夜”的时间里和战士们一起吃饭、住帐篷、出早操、看演练,战士们给网络名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7月31日,战士们在训练结束后给警犬洗澡降暑。成立于1992年的武警山东总队直属支队警犬班,是“反恐利
“没误你们的事儿,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能为军人做点事,我真的很高兴……”近日,在市区北京路博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两名军人向拾获重要物件的企业张姓员工道谢,没想到他拒收酬金、礼物,连名字也不愿透露。
重新站起来的朱彦夫赢得了父老乡亲的爱戴,回乡的第二个年头,他被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几个冬天,朱彦夫拖着17斤重的铁腿,和全村上百号劳力一起住荒山,填深沟,造梯田、修水库。
在西方国家推出“未来战士”之后,俄罗斯也宣布完成“未来战士”的测试工作。
面对三万现金心不动,归还失主不收酬谢。解放军驻新乡第54集团军警备队战士刘世豪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重庆崽儿、不到30岁的军人杨波,被从山崖下的河中抬上来。据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消息,昨日12时40分许,第13集团军一辆载有17名官兵的救灾车,在赶赴灾区途中翻下山崖、坠入河中,一名战士当场牺牲、3人重伤、4人轻伤,其中1名重伤者送医后不治身亡。
北京时间7月11日01时43分(当地时间2016年7月10日20时43分),参加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的蒲江籍下士李磊在执行任务时遇袭,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得知李磊牺牲的消息后,蒲江县相关领导赶到李磊家中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短短半个小时后,战士们身体里散发出来的热气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在战士们的帽子、绒衣外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冰铠甲”,犹如“兵马俑”兵团来袭。战士们的帽子上、护脸上都结了一层冰霜,犹如“圣诞老人”。战士冬训穿“冰甲”满头冰霜
短短半个小时后,战士们身体里散发出来的热气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在战士们的帽子、绒衣外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冰铠甲”,犹如“兵马俑”兵团来袭。战士们的帽子上、护脸上都结了一层冰霜,犹如“圣诞老人”。战士冬训穿“冰甲”满头冰霜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值班室的挂钟指针永远定格在14时11分26秒,这块镜面开裂的挂钟就这么安静地躺在墙角的废墟中,默默地见证了一场震恸世界屋脊的灾难。
任何一支军队也无法保证战士受伤时,医护人员会天使般地及时出现在伤员面前。所以,“救治链”的最前端是战斗员的自救互救。战士们在攻防战术上下的功夫要远比自互救多得多,自红军时代创立的止血、包扎、固定、通气和搬运技术“战救五项”几被遗忘。
6月3日下午,海军工程大学在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的长江大堤旁,举行简短仪式,为潜水员官东记一等功,潜水员谢启峰记二等功,潜水员石柏岩记三等功。其中,火线荣立三等功的石柏岩是河南开封鼓楼区人
5月26日,一名武警消防战士在江苏警官学院的灭火救援业务竞赛中穿越烟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