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如何比肩世界?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 “中国运载火箭作为实现国家和平开发利用空间的前提和基础,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不久前的一次宇航发展内部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谈及这样一个话题,引发与会科研工作者的深思。
事实上,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截至2013年底,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实施188次发射,成功率达95%以上。步入产业化时代的长征火箭,正在成为无数国人的骄傲。
“为什么今天要看差距?”梁小虹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航天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火箭强国的使命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那么,我们的视角要更加开放,不能陶醉在过去的成就上”。
运载能力差距大 重型火箭“任重道远”
中国运载能力与国际主流水平仍有差距。梁小虹列出一系列数据:大中型运载火箭都基本实现了运载能力升级:美国、俄罗斯、欧洲的LEO(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都达到了20吨以上,日本也超过了15吨;GTO(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美国达到了13吨,欧洲达到了12吨,俄罗斯超过了6吨,日本也达到了8吨;中国现役运载火箭LEO(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覆盖0.3~9.5吨,GTO(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覆盖1.5~5.5吨。
“中国将通过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将LEO(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提升到25吨,GTO(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到14吨,与国外主流运载火箭的水平持平。”梁小虹透露。
目前世界航天强国都已经着手开展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2010年10月,美国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2013年底,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计划开始研制重型运载火箭,方案中规划的运载能力从16.6吨到130吨。
“中国在2011年也制定了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LEO(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00吨,通过现有模块的重组可以达到125-130吨。”梁小虹说,这个计划“任重道远”。
运载火箭任务适应性不够
中国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还不够。梁小虹指出,当前,世界航天大国都在分阶段、有步骤开展原有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都在通过设计的模块化、系列化,积极研制满足未来需求的新型运载火箭。
随着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大、中、小3个系列运载火箭的相继立项研制,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各类轨道能力的初步覆盖。
“但与国外相比,中国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还不够,现役火箭的升级换代需尽早提上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还需进一步实现系列化,真正做到有效覆盖,以不断增强任务适应性,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梁小虹指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