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轰炸机飞行训练 超理论航程数百公里
南空航空兵某团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深挖新装备作战潜能,勇于挑战飞行极限。8月中旬,团长杨德山带领机组验证某新型战机最大航程最长滞空时间飞行,最终超出理论最大航程数百公里,并比该型战机理论滞空时间有所增加。
轰炸机大航程训练历来是飞行训练中的高难课目,难度、飞行强度都超乎寻常,对飞行人员的身体、技术、特情处置能力和保障人员的维护水平、装备的性能等都是极大的考验。进行最大航程最长滞空时间验证性训练,对姿态控制、精力分配要求更高,因而更是难上加难。但这项验证性训练如果获得突破性进展,对发挥该型战机挂载的某型武器系统作战能力将会起到“倍增器”的作用,并为某新战法验证提供实践依据。
当日中午登机时,机组人员汗流浃背,而到了傍晚,万米高空之上,机舱外温度达到零下35摄氏度,舱内甚至结出了一层寒霜。“注意保持状态!”空中,机长杨德山不断提醒机组人员密切注意各类仪表,确保战机状态良好。为保证战机发挥最大作战效能,大航程飞行训练必须以空速表显示的最小速度在万米高空飞行。战机在这种状态下飞行最省油,但也最难保持空中状态。任何气流的扰动都会大幅度地改变飞行状态,必须随时进行修正。
为减少高空中脱戴氧气面罩的次数,保证飞行人员精力集中,机组还简化了携带的空中餐。机长杨德山在连续飞行中,仅用两块空勤巧克力补充体力。傍晚19时许,战机在连续飞行数千公里最大航程后,在一片夕阳的余晖中顺利回到本场。
极限的突破代表着作战潜能的提升。该团政委陈少南介绍:这类飞行必须讲究科学方法,为保证这次最大航程、最长滞空时间验证飞行的顺利进行,他们集中全师飞行骨干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在进行模拟飞行训练的基础上,对空中可能的困难及特情考验进行充分的预想预测。此外,在前期的飞行训练中,他们还有针对性地对飞行人员进行体能、心理等适应性训练,组织机务保障官兵对参训战机进行认真检测、校验,确保战机处于最佳状态。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