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销售导弹,欲建“泛亚反导联盟”
借着朝鲜核危机的扩散效应,美国正加紧拼凑由其主导的亚太导弹防御体系,刚刚访问完亚洲多国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就明确呼吁美、日、韩三国率先缔结反导联盟,为日后亚太跨区域的反导网络奠定基础。
事实上,目前亚太地区的不少国家都在采购用来防御弹道导弹攻击的系统。美国《防务新闻》宣称,在一个“导弹攻击形成普遍威胁的环境”中,亚太国家合作建立共同导弹防御系统的要求“变得更为合理”,“导弹防御”正成为整个亚太地区一个“可接受甚至受欢迎的名词”。
不过,也有一些有识之士警告称,美国正在竭力营造的“泛亚反导系统”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如果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在本地区引起不可收拾的军备竞赛,届时除了卖军火的国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本地区的其他国家只能“很受伤”。
亚太反导技术扩散
在美国的竭力推动下,日本率先在亚太地区全速实施导弹防御计划。据悉,东京业已打造由“海基中段防御系统”(SMD)和“陆基‘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组成的双重反导系统。
其中的“海基中段防御系统”是对日本引进自美国的舰载宙斯盾防空系统的升级改造,增强其拦截弹的射程并压缩系统反应时间,以便应对外大气层的弹道导弹来袭威胁。宙斯盾舰上携带的“标准-3”拦截弹拥有可末段制导的动能弹头,可拦截从大气层外来袭的弹道导弹。“陆基‘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能为日本提供大气层内的“点防御”,以保护目标不受导弹的攻击。据悉,日本决心花费百多亿美元完全部署双重反导体系,其中的10亿美元用于美日联合研发SMD。
除了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也在美国怂恿下采购了综合利用宙斯盾雷达及“标准-2”导弹的防空驱逐舰(AWD)。尽管这两个国家尚未决定是否为军舰购买“标准-3”拦截弹,但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毕竟舰载宙斯盾作战系统是一个模块化开放结构的系统,只要澳大利亚和韩国军方乐意,随时都可以与具备大气层外拦截能力的“标准-3”拦截弹进行集成。
此外,韩国还从德国购买了48套二手的“爱国者”PAC-2制导增强型导弹,几乎肯定还会向美国添购“爱国者”PAC-3反导拦截系统,并在未来寻求美国的技术支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空拦截导弹。
哪怕是“小国成堆”的东南亚地区,也有一些国家开始构筑“反导篱笆”。据悉,新加坡已拥有2套新式反战术导弹系统,其中由以色列拉斐尔公司提供的“巴拉克-1”舰空导弹被部署到“胜利”级导弹艇上,而由欧洲EADS集团设计制造的“紫菀-15”舰空导弹则被部署在“威严”级护卫舰上。其中的“巴拉克-1”舰空导弹只具备有限反导能力,但“紫菀-15”舰空导弹却是真正的反战术导弹系统。更重要的是,“威严”级护卫舰是一种高度网络化的作战系统,它能把其他战舰和新加坡武装部队连成一个整体,当执行导弹拦截任务时,该舰在新加坡武装部队中将成为一个重要节点。
反导协作有难度
不过,作为当今军事科技的一项“巅峰成果”,反导系统并不是买来就能用的“简单武器”。对亚太各国引进的导弹防御设施来说,硬件固然重要,但那些用于联合作战及交互通联的软件也不能忽视,否则缺少联合作战能力的反导系统只是一些“点状防御”,作战效能极为有限。这也恰恰是美国所大力倡导的,因为它向亚太诸国推销反导武器的目的,一来是为了赚钱,二来则是通过把控“情报支持”进行遥控,实现“合众小以击大”的效果。
目前,美国和日本已在横田空军基地建立反导情报收集及任务分配中心,甚至连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航空司令部也搬进横田,与驻日美军联合办公,无疑方便支持或调整空中及导弹防御行动。可以预期,美日双方在导弹防御方面的合作有望达到“无缝”,例如美国可以用部署在日本青森县车力基地的X波段雷达探测朝鲜从东海岸发射的弹道导弹,而日本也能将其部署在冲绳的FPS-5预警追踪雷达获取的信息提供给美国,双方操作人员共享导弹防御数据。
至于澳大利亚和韩国,虽然尚未与美国进行类似合作,但相关谈判已经传出风声。目前,美国已同意升级并增强澳大利亚本土研制的“金达利”超视距雷达(当前该雷达被用来在较大范围内探测飞机),以便扩大其覆盖范围和灵敏度,方便其侦测处于推进阶段的来袭导弹。而韩国则希望同美国共同发展新的反战术弹道导弹技术,以便将其目标引进的局部化“点防御系统”结合到扩展的导弹防御架构中。
不过,美国大肆鼓捣“泛亚反导系统”也引起不少国家的忧虑,其中最大的担忧是如果由美国主导的跨国反导网被用来对付亚太区域内的其他军事大国,就有可能使许多不相干的国家“惹火烧身”,特别是反导作战充满不确定性,一旦操作不慎,就很容易酿成“战略误判”,给地区安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部分希望发展反导能力的亚太国家仍然希望“还是各干各的为妙”。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