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其本质是互利共赢。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做法,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也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自诩奉行贸易自由主义的美国,经常言行不一。不久前,美国国会通过并由总统签署的“2013年合并与进一步持续拨款法案”第516条,限制联邦政府从与中国政府有关的公司购买信息技术设备,即是一个明证。
法案中涉华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动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干预中国对美正常经贸活动。此前,华为、中兴、三一集团等中国企业的商业活动也曾因危害美国“国家安全”遇阻。
美国信奉“无罪推定”,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恰恰在中国企业对美经贸投资问题上,美国大搞“有罪推定”。明明没有事实和证据的支持,却预先认定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有“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意图和可能性,这种做法与美国自己的法律理念完全相背,荒谬之极。
“国家安全”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迄今为止,在任何一个案例中,美方均没能拿出确凿证据来说明中方企业的产品和经营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任何实质性损害。但是,这倒是不妨碍美国对中国企业、产品和投资项目贴上危害军事安全、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的标签。
美方的错误做法也激起美国国内不少团体和企业的反对。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傅强恩给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领导人写信,指出美国的国家安全固然重要,但这不应该成为保护主义的借口;专门针对中国,禁止采购中国制造的任何东西,显然超出了合理的安全关切的范畴。
部分美国政客、政府机构,甚至一些企业之所以如此热衷拿“国家安全”阻挠中国对美出口和投资,背后关键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借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和投资等事项炒作“中国威胁论”。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根深蒂固,容易得到一些舆论认可,且政治成本低,甚至还可在政治上得分。二是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行保护主义之实。特别是在信息产业等一些高新技术方面,中国企业具有竞争力,个别美国企业为打压竞争对手,不惜诋毁对方,制造不利舆论。一些国会议员等政客出于保护自己选区就业等目的,也制造借口,对中国企业出口和投资设置障碍。
中美联系紧密,利益交融。中美经济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其本质是互利共赢。美方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给对美出口和投资设置障碍,这种做法同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如出一辙。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做法,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也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既严重违背公平贸易原则,也严重损害中美互信。
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双边经贸合作,多年来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机制,积极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美方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应切实采取措施,摒弃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措施,多做有利于中美互信和两国关系发展的事。更不要死抱“冷战”思维不放,玩“零和”危险游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