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年前对印度进行访问,俄印双方签订了10项合作协议,涵盖经贸、国防、能源等领域,其中包括一系列涉及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大合同,俄将向印提供包括运输直升机和军用飞机在内的军事装备,合同金额达40亿美元。印度是俄罗斯传统盟友,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武器进口国和俄制军工产品第一大买家。据报道,印度军事装备中大约60%至70%从俄罗斯进口。
当前,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频频推出强力军事动作,大有与美国一争天下之势。俄军事上的这种态势与其十多年前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的“无所作为”相比,可谓大相径庭。这主要是因为它目前在亚太地区推行的是一个具有进攻性的“东向”军事战略。
北约东扩逼俄罗斯转向“东方”求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并大力推行亲西方的政策。但是,西方国家并不买账,而是不断强化对俄军事压力。俄罗斯在军事上先是推行“纯防御”战略,后不得不改为“积极防御”战略。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军事压力,俄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又推出了“现实遏制”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俄罗斯开始重视提升军力。但由于没有真正将北约作为主要的军事威胁,军力提升并不显著。
随着北约的不断东扩以及北约搞出一个空袭南联盟的大动作,俄罗斯却表现出无所作为。这让俄军事威信扫地,其大国地位严重削弱。2008年8月,俄格冲突爆发,格鲁吉亚倒向北约,俄罗斯向高加索之南扩展安全空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紧接着,2009年4月1日北约吸收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新成员后,俄罗斯向欧洲扩展其安全空间之路基本被封死。与此同时,经过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东扩,北约吸收了欧洲26个国家为其成员,基本上将欧洲主要国家都收入囊中。如此一来,北约的军事存在向俄罗斯全面压过来,这使得俄罗斯无法向欧洲地区发展。
面对北约的巨大压力,俄罗斯不得不将其发展目光转向亚洲。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维持与北约处于战略平衡的前提下,俄在亚太地区开始推行其“东向”军事战略。这一战略既是俄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与稳定其国家安全所需。该战略将作为俄罗斯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军事战略的重点,其实质是为俄在亚太地区寻找更大的安全回旋空间,重塑其大国地位。
2010年,俄罗斯终于完成了自独立后的最大规模、“最彻底”的军事改革。在战略上,俄将“东向”发展作为其重点。这一“东向”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压”日本,“拴”韩国,与美国“争”其他国家。
俄罗斯在军事上“压”日本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日本领空周边进行战略侦察,战略轰炸机进行巡航等,在南千岛群岛增大部署的兵力规模和列装新式武器装备以对日本形成军事威慑等;“拴”韩国主要是指俄罗斯借着韩国与日本竞相争宠于美国之际,扩展与韩国的军事关系,使俄韩两国军事关系得到加强。同时,俄罗斯积极运用军事手段来与美国争夺地盘。如面对美国扩大印度军火市场而采取的咄咄逼人的气势,俄罗斯提高了对印度输出军火的技术水平,扩大了对印度输出军火的品种等;在叙利亚问题上,俄一反常态,开始强硬起来。如在北约宣布向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地区土方一侧部署“爱国者”导弹仅仅几个小时,俄罗斯便宣布向叙运送“伊斯坎德尔”导弹,并向地中海地区紧急集结三大舰队。这是俄罗斯自成为独立国家以来第一次在军事上表现出对美国的强势立场。另外,俄罗斯近年来在其亚太地区军演的力度要大于在其欧洲地区军演的力度,对其亚太地区驻军武器更新力度也大于对其欧洲部署驻军的力度。
此外,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再平衡”战略也给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提供了战略机会。近年来,美国认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必须使该地区军事重新构建一种格局,建立一种能够规范该地区军事发展的新秩序,使其不影响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于是,美国推出了“再平衡”战略。这一战略的主要特点是让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斗”起来,使以南海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相关国家“闹”起来,鼓动中东、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地区“打”起来。“斗”的特点是动荡适度而不致引发战争,“乱”中稳定对美国有利的安全格局;“闹”的特点是无理取闹,让有关国家不得消停,“乱”中确立有利美国的安全格局;“打”的特点是以实战削弱某些国家实力,“乱”中构建有利美国的安全格局。正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俄罗斯趁美国在亚太地区制造“乱”象丛生的过程中,挤入亚太地区舞台,重塑其大国地位。这是俄在军事上大力推行“东向”战略的主要思路。
不难看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强力军事动作凸显其“东向”战略的进攻性。如果该战略不具有进攻性,俄罗斯就无法争得对其有利的战略利益。事实上,俄罗斯已经在亚太地区大张旗鼓地展开军事上的攻势行动。如加大与印度、越南、朝鲜等国家的军事关系,加大与亚太国家的军事高层访问频度等,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这一战略的进攻性特点。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