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半年我国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 宏观杠杆率升势放缓结构趋于优化

2018年08月01日11:28  来源:经济日报

5034

  题要: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专家预言,未来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并逐步有序降低——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2017年杠杆率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我国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专家预言,未来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并逐步有序降低。

  杠杆率升势已放缓

  “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稳杠杆取得初步成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认为,杠杆趋稳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及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密切相关。

  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消化存量债务。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也有助于杠杆率稳中趋降。2018年6月末,M2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为稳杠杆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货币信贷总体保持适度增长,虽然上半年表外融资明显收缩,但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

  在保持总量平稳的同时,一系列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比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3.6个百分点。

  此外,潜在风险较大的“影子银行”业务受金融去杠杆影响,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5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1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8388亿元。

  杠杆结构明显优化

  在总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杠杆结构也呈现优化态势,尤其是大家关注的国企、政府和个人杠杆率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总的来看,今年一季度企业部门杠杆率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2017年企业部门杠杆率比2016年小幅下降1.4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净下降。相比之下,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8.8个百分点。刘世锦预计,2018年企业部门杠杆率将比2017年小幅下降。

  从不同企业类型来分析,工业企业中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今年5月份为59.5%,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则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今年5月份分别为53.8%、55.8%,比上年同期高0.1个和3.9个百分点。

  政府部门债务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回落,2017年政府部门杠杆率已经比2016年低0.4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3年回落,今年一季度,这一数据进一步回落0.7个百分点。

  住户部门,也就是个人杠杆率上升速率边际放缓,债务安全性可控。2017年住户部门杠杆率比2016年上升4.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虽然住户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但上升速率出现边际放缓。

  “住户部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刘世锦认为,一方面,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住户部门偿债能力较强,债务抵押物充足,期限较长,违约风险不高。

  2017年末,我国个人贷款与存款之比为62.1%,这表明居民存款完全可以覆盖居民债务。2017年末我国住房贷款余额仅占抵押物价值的58.3%,住房贷款平均合同期限为272个月,流动性风险可控。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保持低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居民住房贷款不良率仅为0.29%,比上年末低0.01个百分点。

  杠杆率将总体趋稳

  展望未来,我国将进入稳杠杆阶段。刘世锦认为,未来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杠杆率增长较快,与我国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不匹配、权益融资比重偏低、货币化进程和金融深化较快、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曾一定程度上承担政府职能等因素有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长较快,与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和发展阶段有关。我国储蓄率较高,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不匹配,权益融资不发达,导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债务较快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债务使用效率不高,必然推高杠杆率。同时,我国货币化进程较快,特别是市场经济推进、大规模城镇化、房地产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快速扩大等因素,阶段性地推升了杠杆水平。此外,金融业加快发展,金融监管有待完善,出现了影子银行加杠杆等现象。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职能,造成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上述推升杠杆率的因素正在出现重要变化。”刘世锦认为,一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多地关注就业、企业盈利、发展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指标,不能再通过人为抬高杠杆率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这将在宏观上带动杠杆率下行。二是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较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城镇化进程趋缓,货币化过程也将减速,在杠杆率上会有所显现。三是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等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将会有较大改变。四是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加强,特别是对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力度加大。五是去产能取得重要进展,供求缺口收缩,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增强。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并逐步有序降低。”刘世锦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文章关键词:杠杆;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深化;防控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去杠杆 轻装前行稳根基

    中国经济“去杠杆”,打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为我国中长期发展清除风险,夯实地基。经历此役,那些高效率、低杠杆、现金充裕、技术储备深厚的中国企业,将会功力大长,而中国经济这棵参天大树也将根深叶茂。

  • 高杠杆成楼市风险“放大器” 降杠杆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楼市成为各路资金流入的投资、投机和消费热点,杠杆刺激加剧了房价飞涨。“买房一年胜过奋斗十年”、“上市公司靠卖两套学区房保壳”,这种极端情况如果持续出现,将会导致经济结构无法转型,同时酝酿越来越可怕的金融风险,降杠杆、去泡沫势在必行。

  • 房贷增长 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须从调控入手

    由于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因是房贷增长,所以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首先要从楼市调控、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一方面,应继续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使一二线城市房价能合理回落;另一方面,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尽早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 房贷增长 抑居民部门杠杆率须从调控入手

    由于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因是房贷增长,所以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首先要从楼市调控、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一方面,应继续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使一二线城市房价能合理回落;另一方面,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尽早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 央行顾问黄益平:中国去杠杆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

    据财联社报道,央行顾问黄益平称,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偏高,居民杠杆率增长速度很快,中国工业企业杠杆率最高的在内陆地区,采矿业和房地产是中国杠杆率最高的两大行业。银行体系主导,政府信用背书,货币政策扩张是导致中国高杠杆的原因。

  • A股下半场有三招:降杠杆 打防反 寻觅错杀股

    数据显示,从2014年底到今年6月15日,两市融资余额增长了119.38%,这无疑对今年以来的股市上涨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但当行情走弱时,高杠杆资金被迫平仓引发的多杀多则加剧了股市的震荡,这在A股本轮调整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 叶檀:羊年A股有利长期投资

    震荡是15年股票市场关键词。本轮A股市场启动,缺乏基本面支撑,资金“杠杆”起到重要作用。

  • 三杠杆债基提示风险 净赎回的可能性更大

    由于相应分级债基A类份额即将打开申赎,基金公司纷纷发布杠杆债基的交易风险提示。天弘、国联安、万家三家基金公司今日同时公告,天弘添利 、国联安双佳、万家添利三只分级债基的A类份额即将打开申赎,打开申赎日期分别为5月31日、6月3日、6月3日。

  • 资管新规明确杠杆比例

    日前发布的资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产品的杠杆比例限制。业内人士表示,此项规定对于高杠杆比例的结构化产品产生较大影响,但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有所宽松。

  • 谨防“首付贷”换马甲卷土重来

    据媒体调查发现,仍存在部分房产中介违规协助提供“首付贷”,假借“信用贷”、“消费贷”之名活跃在二手房交易市场。

  • 易纲:增资丝路基金恰逢其时 助力杠杆作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

  • 华谊兄弟上市以来首亏:8亿回购4亿杠杆

    华谊兄弟(300027)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其掌门人王中军和王中磊于3月29日,罕见地出现在了投资者交流会上。

  • 资金流收紧 楼市去杠杆启幕各路资本“被关注”

    各路资金通向楼市的路渐渐被围堵,监管层对楼市的降温力度还在加码。继多地发布限贷政策、收紧银行流入楼市的贷款资金后,上周末,银监会首次发声,控制银行理财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市场还曾传出部分房企发债被叫停的消息。

  • 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 居民加杠杆透支政策空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称,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房价上涨由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蔓延,居民杠杆增加过快透支政策回旋空间。

  • 私募:风将吹向新产业 期权推出前大盘承压

    “A股是投机性市场,可以预计期权被爆炒的概率极大,尤其是杠杆理论能达到10倍,可能现货50ETF波动10%,就有人赚1倍或者说是爆仓。明曜投资的曾昭雄认为,“以往有国债327事件、宝安权证、五粮液权证、南航的末日权证等,到现在股指期货,以后也会有股票期权。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