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井冈山7月19日电(记者 秦海峰)“来来来,外面太热,进来吹吹风扇,这是我做的凉水,加了黄糖和酸酒,解渴降暑,好吃着呢!”暑假期间,井冈山大陇镇案山村迎来旅游旺季,村民王根梅正在热情地招呼远道而来的游客。
盛夏时节,走进案山,一排排民房整齐划一,庭院整洁干净。精心设计的盆景,随风摇曳的翠竹,村边荷塘荷花盛开,清风徐来,荷花轻轻晃动,漫步案山村,“心随美景动,人在画中游”。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案山村是一个空心村,村里的年轻人早早出去打工挣钱,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儿童在田里刨食,泥巴路弯弯曲曲,垃圾遍地,一年到头难得看到几个外地人,都是村里的一些人串来串去。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王根梅,高中毕业后也早早到广州一家电子厂打工。
改变源于井冈山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
作为曾经典型的“边、远、穷”贫困村庄,为了彻底和贫穷告别,案山“近学神山,远学丫山”,逐步明确了“民俗、宜居、生态、养生”的发展理念,找到一条符合案山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让1家旅游公司联合8个村集体带动48户贫困户,搭建了政府、公司和村民三方共赢合作平台,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至6400元。
找准发展模式后,最重要的就是业态支撑,案山创新设计,抛弃硬性拆除的老路子,将村民闲置的老房子改造成休闲民宿、咖啡屋;通过流转租赁,将荒山开发成果蔬采摘园,将荒地打造成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增收的荷塘。
结合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墟场,案山村还打造了“红墟坊”,塑造了多面红色历史故事油画墙,使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相得益彰。同时,不少群众还办起了豆腐坊、酿酒坊、糍粑坊等客家传统美食街,曾经的空心村摇身变成度假村。
2017年,案山村开门迎客,在外多年的王根梅也回到故乡。家乡变化出乎她的意料,曾经破败不堪的乡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点,每年6月到10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体验案山村别样风情。仅去年一年就接待游客3万人次,今年预计突破5万。
游客的到来,激活了案山村一潭死水。“游客多了,很多土特产就有了销路,以前觉得在农村赚钱门路少,现在感觉到处都是商机,到处都可以赚钱。”王根梅说。
如今,勤奋能干的王根梅不仅做凉水,还为村里的游客做早餐,年收入两三万元,赚钱顾家两不误。
大陇镇负责人介绍,脱贫致富既要顾当前,又要管长远,大陇镇将按照井冈山市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山上行山下不行、白天行晚上不行、夏天行冬天不行”的问题,即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又留住农民美丽乡愁。
每年11月,是缙云壶镇镇北山村的“农忙”时节。” 今年44岁的村民吕振鸿,是浙江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北山村电商的“带头大哥”。” 原来,北山村的电商都加入了北山村电子商务协会,像吕周洋这样已经做出规模的,还是壶镇电子商务协会的会员。
山村故事
近年来,随着旅游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北方特有的滑雪运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羊年新春,在平顶山市西部山区村庄的一处滑雪场内,滑雪爱好者放下心事,尽情游玩,感受滑雪带来的快乐,以运动的方式欢度春节.
8月11日,七夕前夕,一场别具特色的中式集体婚礼在河南重渡沟景区举行,引来万人围观。
(记者 邵燕飞 实习生 肖娜)在江苏南通,有个叫胡颂文的人,他自制“钢的肾”维持生命13年,他的故事成为了神话。在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的一个简易民房内,付学朋一家就住在这里。
1月19日,农历腊八节,在湘南农村,这个节日是用来祈求丰收和吉祥的。可这一天,对曾戊妹和李常娇母女俩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吉日。离散17年的母女今天终于团聚了。
这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小山村几年前才被热爱在山水间游走的“驴友”发现,引来大批游客。
精彩的小品,令人捧腹大笑之余也深受启发;深情的讲述,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发人深思;朴素的歌声、稚嫩的舞姿,同样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
在汝州市西南部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村支书,多年来和兄弟自掏腰包数十万元,扎根山区建设美丽乡村。村子一天天变样,村民日子越过越舒坦,受到群众爱戴拥护。
昨天一大早,宁波宁海河洪村村委会办公室里便挤满了村民,他们可不是扎堆来办事的,而是争着来看看村里新聘的那位白皮肤、蓝眼睛的“洋村官”。一个小山村聘请一位外国友人担任村长助理,一起建设乡村,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件稀罕事儿。
在豫西沟沟壑壑邙山深处的巩义市河洛镇石板沟村,藏有两座为旌表女性贞节而立的清代节孝牌坊,一座为“孟氏节孝坊”,另一座为“康氏节孝坊”。两座牌坊建筑精美,保存十分完好。
宁静的山村炊烟袅袅,背着书包的孩子在金黄的银杏树林中追逐……电影《念书的孩子2》征服了美国第十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的评委们,荣获了“最佳电影”和“最佳演员”两项大奖。该片的外景拍摄地正是嵩县白河镇下寺村。
作为村里的手艺最好的篾匠,周世吾早就想让村子有条像样的路。
在安化县梅城镇中心村,作为村里的手艺最好的篾匠,周世吾早就想让村子有条像样的路。那一年,周世吾51岁,作为村里的老支书,他认定了一个理:“舍了命也要修一条路出来。2006年,又有了些积蓄的周世吾,再次动工将道路拓宽为4.5米,可容得下两辆车并肩通过,村民外出更方便了。
上午,两村的村干部和乡贤族老代表齐聚果陇村祖祠,在数万村民的见证下,北山村向果陇村赠送“眭邻友善”缔结友好乡村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