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笔者认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控金融风险是重点,要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守住底线,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防患于萌发之时,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对最坏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数,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我们既要敢于面对风险,勇于担当,做“风险斗士”,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评估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处置,确保不出现最坏的情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战略目标,也对方法论作出深刻阐述。我们要结合银行业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从全局上进行整体谋划。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必须在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化解各类金融风险。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幕后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公开透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警示,发挥好监管处罚的威慑作用。
应对金融领域风险压力,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要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加快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体制环境。
一是重构金融监管框架。按照权力有效制衡、提高监管效率的原则,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按照“一委一行一局”,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央银行、中小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局的模式推进改革。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跨业经营活动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明确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地方批准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打击本地区非法金融活动,协助中央监管部门履职,真正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
二是加快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优化金融机构股权结构,综合考虑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效率的需要,调整国有控股的范围和比例。强化对股东特别是主要股东行为的监管,引导股东建立长期投资意识。探索和试点股权激励,将薪酬体系与金融机构中长期利润和风险挂钩。
三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适度扩大征信体系的收集和使用范围,将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借贷等民间借贷信息纳入征信体系,建立分层次、多维度的征信数据,提高对征信数据的再加工水平。完善资产登记(公示)制度,建立全国范围统一的租赁物、信贷资产、非标金融资产等的登记和公示系统。建立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中心,由企业提供唯一的财务报表,供税务、工商、银行以及征信部门共同使用。加快建立覆盖全面、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
四是营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宏观环境。适度提高金融风险容忍度,引入必要的“尽职免责”理念,防止承担不合理责任而引发机制性紧缩。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预期,通过市场行为提升经营主体和个人的风险意识。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密切监控流动性,营造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满足去杠杆、去产能以及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正常的流动性需求。
(中国绿发会绿色金融工委副主任,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投融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欧阳宸)
12月4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研究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我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工作。
题:增强忧患意识 防范风险挑战——三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重要讲话 防范化解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牢牢把握主动权。
□ 风险差别费率机制:以低费率起步,保费不会对正常经营构成额外负担 □ 有限赔付:赔付限额可能覆盖99%以上账户(比如50万元)。据了解,“强制保险”、“有限赔付”和“风险差别费率机制”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通行做法。
国家质检总局23日发布消息称,质检总局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只有通过严格合理的准入制度,才能遏制民营银行体系盲目扩大所带来的风险。除了准入制度以外,银行业对民间资本放开,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化退出制度,以形成“能进能出”、“有进有出”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