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李晓东、王清彬采访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党中央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这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在行动上。
加大深贫地区政策扶持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特殊现实,决定了我们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上进行特殊考量和安排。要制定特殊政策,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补齐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要加大政策支持,优先配置教育、卫生资源,制定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要研究化解深度贫困地区县级财政地方债务,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地方筹集配套资金产生的债务进行统计核算,逐步进行化解。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尚勋武委员
加强贫困地区科技培训
我国西部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缺少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新型产业难以推广。智力扶贫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基础,国家要加强贫困地区成人技能培养的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大量培养贫困地区农民,让他们能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实现精准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九三学社葫芦岛市主委、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委员
高校要为精准扶贫出力
为精准扶贫尽力出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四川师范大学按照“扶贫要扶志、扶贫要扶能”的要求,联合其他高校一起成立了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对乡村干部定期开展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中青年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对农技站工作人员开展最新农业技术培训,对乡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开展综合教育能力培养,为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支持。
——民盟成都市副主委、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蔡光洁代表
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抓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农村贫困的“病根”,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议通过政府购买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方式,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建议将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社会慈善捆绑式实施,实行“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建议国家建立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并设立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发展基金,切实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民盟山西省副主委梁丽萍委员
教育扶贫需要共同努力
教育扶贫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阻断代际贫困传递,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从中央到基层学校的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与扶贫部门扶贫信息系统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在政策执行上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关照”,让他们优先享受资助政策。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委员
产业扶贫要找准切入点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贫困地区大都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底子薄,产业扶贫要找准产业切入点,破解技术原始落后、启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关键是要做好精准扶贫与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的结合。研发要围绕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支撑技术展开,实现实用技术的研发、示范、集成。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小松代表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1日 01版)
记者14日从宁夏教育厅获悉:截至2017年底,全区各学段资助学生共48万余人次,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学生资助资金6.75亿元,较2016年增加1.28亿元(不含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要帮助学生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资源,努力使每一个有勤工助学意愿的留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春节前后,要通过茶话会、联欢会、年夜饭、大礼包等多种形式,关怀慰问留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学生们度过一个温馨、充实的春节。
10月11日,大河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获悉,今年我省将有48万名学子通过生源地或高校助学贷款圆梦大学,涉及贷款金额30亿元。该行作为河南省唯一承办助学贷款的银行,从2004年至今,加上今年的预期,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46.5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1万人,金额和人数占全国的10%,居全国首位。
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资金用于一次性补助2017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的生活费用。按照规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对象为省内2017年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职)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
中新网1月22日消息,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坚决杜绝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或用“助学金”代替“奖学金”的行为。
中新网1月22日消息,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坚决杜绝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或用“助学金”代替“奖学金”的行为。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消息,今年秋季学期起,新政惠及四类困难学子: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今天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引领下,一项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并付诸实施,目前已形成“1+1+13”的政策体系,为重庆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保障。
据介绍,今年秋季入学起,为帮助我省考入省外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只付利息、不还本金”的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提供返乡车票,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为困难学生送去生活与学习的“大礼包”,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社会实践与勤工俭学的机会……据介绍,包括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开展了寒假家访的工作,工作覆盖面不断拓展。
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的当天,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低保户新上大学学生,去教育局二楼报名,一年一万补助。一次性救助和入学路费两项资助政策,学生和家长可直接与毕业学校学生资助部门联系;也可向郑州市教育局结算资助中心咨询,电话:0371-67962951、67665062。
河南省教育厅新近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该省共向省内高校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发放年度国家助学贷款36.01亿元,较前年增长59.87%,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87万人,贷款发放量和资助困难学生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9月6日,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该省为保障每一位家庭困难学子的受助权益,已建立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的资助项目达20多项。
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透露,今年秋季入学起,我省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专科生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扶贫助学补助,每生每年可获2000元。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69亿人次,除去义务教育阶段免除的杂费,资助金额达427.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