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已推行近一年时间。记者梳理发现,一年来已有至少20个省份出台省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一个月后,国版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全文对外发布,并敦促各地“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根据各地实施意见,多地已划定新型户籍制度成型期限。从户口转移政策看,不少省份出台的户口迁移条件比国版宽松;在人口管理方面,建立或完善居住证制度已成为共识,但依照当地不同情况,居住证的“成色”并不相同。
多地量化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目标
经初步统计,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至少已有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新疆、云南等20个省区出台省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对于改革目标,国版意见设定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大多数省份都在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时对此做出重申。
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剩下5年左右时间。按照既定目标,本轮户籍改革完成后,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将有望在城镇落户。
广东、广西、贵州等9省区已在各自制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的落户任务,相加来看已超过5000万人。
此外,安徽等省还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实现目标,多设定为50%以上。其中,江苏省的目标最高: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二者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群体身上,后者更能体现真实的城镇化水平。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
在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中,目前仅有河北、青海等地明确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分别为45%和50%以上,符合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所提出的要求。江苏则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
不少省份户口迁移条件比国版更宽松
在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方面,国版意见提出实行差异化的迁移政策,针对建制镇和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四个类别做出不同要求。
对照来看,不少省份的户口迁移条件比国版规定宽松。
对于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版意见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分别为不得超过3年和5年,安徽省缩短到“不得超过1年”和“不得超过3年”。河南、黑龙江、河北也适当缩短了缴纳社保的年限。
国版意见要求“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但贵州省规定,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同样全面放开。
此外,国版意见提出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的城镇落户率,吉林省进一步明确,这四类人群在全省各类城镇落户“不受稳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等限制”。
对于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国务院提出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在上述20个省区中,约有12地在实施意见中对此明确提及,特别是对省会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做出要求。
例如,云南省规定,合理确定昆明市主城区落户条件并推行积分制落户办法;河南省规定,省会城市要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福建省规定,福州市辖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要以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主要指标,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居住证制度成为“平权”载体
在国版意见发布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被外界解读为“里程碑式的进步”。而在“地方版”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中,几乎所有地区都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学者更关心的是户口一元化后的平权问题,。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此前表示,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地方即使形式上取消农业与非农界限,但户籍背后的公共服务差距并没有取消。
为弥合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间的权益差距,国版意见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居住证制度。意见指出,要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上述20个省区普遍规定,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但从已颁布居住证管理办法的地区情况看,申办门槛、附加条件和可享受权益并不相同。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区还明确了随迁子女有在当地参加中高考的权利。
广西、四川、山西、辽宁、江西、江苏、吉林、湖南、贵州等地规定,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居住证持有人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新疆自治区的条件更为细致:随行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满4年以上、父母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为基本条件,逐步享有随行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记者 贾玥)
20省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不少省份的户口迁移条件比国版宽松。
广东、广西、贵州等9省区已在各自制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的落户任务,相加来看已超过5000万人。广西、四川、山西、辽宁、江西、江苏、吉林、湖南、贵州等地规定,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居住证持有人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我省再次迈出重要步伐。记者1月4日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我省将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为基础,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强化财政投入为保障,建立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体制机制,到2016年,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全部享有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户籍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基本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编者按】12月21日,人民日报11版头题刊发了记者龚金星、王汉超的报道《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郑州探索让农民带“土”转移——户口并轨了,利益咋保障》,聚焦户籍制度改革的“郑州经验”,本报今日予以摘发,以飨读者。
【编者按】12月21日,人民日报11版头题刊发了记者龚金星、王汉超的报道《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郑州探索让农民带“土”转移——户口并轨了,利益咋保障》,聚焦户籍制度改革的“郑州经验”,本报今日予以摘发,以飨读者。
全国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
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今年河南省将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郑州一家临街的修车店门口,33岁的贾先生正在忙碌着。来自驻马店农村......
经过近一年酝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2014年7月30日正式发布
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农”与“非农”将成历史
昨日,在国家卫计委主办的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透露,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经过适当修改之后,很快对外公布。
4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以“城镇化发展与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的“2013亚洲转型国家经济政策对话”上指出,创造条件,让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应该成为未来8-10年内的改革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提出的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等内容引人关注。
在中国存在一群特殊群体,数量庞大,生活在最底层,那就是黑户,可以说黑户是中国独有的现象,黑户的存在让社会失去了公平公正。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对A股股价短线影响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