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神器”还是忽悠?医疗器械“生命核”夸大宣传

2015年07月10日11:56  来源:新华网

5034

  记者近日收到线索,一种售价万元以上、名为“生命核”的磁疗仪在上海火爆售卖,该产品宣称“每天握一握,可以达到降血压、面部美容、治疗静脉曲张和性功能障碍等效果”。“生命核”磁疗仪是降压“神器”,还是一个仅仅具备辅助治疗作用的仪器?它有医疗器械监管机构的权威认证吗?它是如何被包装成“降压神器”的?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暗访:万元器械让高血压告别药物?

  “生命核”是一款主要用于降压的医疗器械,它由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公司生产,地点位于上海长宁区一栋写字楼内。近日,记者通过网上预约来到了体验中心,小小的楼层里有大约三四十个市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在简单登记材料、测量血压后,记者被带到一个单独的隔间采集指尖血。

  将记者的指尖血放入玻片在显微镜上观察后,工作人员说,“你看你的血,不仅黏在一起了,而且还有胆固醇的结晶。”视频画面显示,记者血液中的红血球黏连在一起、静止不动,有地方还出现了一大块白颜色的斑点和很多小黑色斑点。

  工作人员说,这说明血液循环不畅,也是高血压的主因;白色的斑点是一块巨大的胆固醇结晶,黑色的斑点是自由基,都是身体内的垃圾。他随后在记者的指尖涂抹了一种油状液体进行了红外成像,画面显示记者指尖的毛细血管短、有弯曲和打折,“这说明缺乏长寿基因”。

  随后,工作人员递来了一款约肥皂大小、名为“生命核”的器械,通体白色,刚好可以一手握住。据介绍,它是通过刺激人体手部的劳宫穴、脚部的涌泉穴,不断发送电磁脉冲向大脑发送信号,让大脑指挥血管持续修复。

  在握住“生命核”八分钟即一个治疗周期后,工作人员再次对记者进行了指尖血采集。视频画面显示,血液中的红血球全部散开,呈现椭圆形,并在屏幕上不规则顺畅游动;白色的结晶消失了,就连被称为“自由基”的黑色斑点也少了很多。工作人员说,如果长期使用,指尖的毛细血管还能变得更长更直。

  这款器械的价格并不便宜。普通版价格为1.2万元一个,一天只能开机6次,每次8分钟;另有1.8万元的家庭版,一天可开机12次。据介绍,有高血压患者以前一直要吃降压药,购买这一产品几个月后,血压恢复正常且停药了。“没有吃过药的患者,我们建议直接使用,这样以后就不用再吃药了。”工作人员说。

  释疑:效果易“虚构”,出身可“花钱”

  采血检验的方式真能证明“生命核”如此有效吗?记者求教了华山医院检验医学副主任王洁。“正常血液在离开人体后,都会干掉并黏住,呈现钱串状,需要加一定的抗凝剂或生理盐水,才能保证红血球的运动状态。”王洁说。

  在规范的操作下,华山医院的检验科人员同时采集了两滴记者的指尖血,分别放在了加生理盐水和没加生理盐水的玻片上,并置于显微镜上。记者看到,没有添加生理盐水的血液中,红血球黏成钱串形,与在百慕迪体验时的形状基本相同;而添加了生理盐水的另一边,红血球呈现椭圆形,一个个分散开游动。

  王洁说,这些抗凝剂可以直接涂在玻片或试管里,公众用肉眼是无法分辨的。而此前,类似一滴血测健康的方式,已经被不少科研机构证伪。另一位检验科业内专家也解释,自由基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的,必须采用化学试剂才能显现,毛细血管更无法通过外力改变其形状。

  在其官网上,“生命核”的出身非常“高大上”。其销售体验中心和官网多处强调,它获得了美国FDA、欧盟的认证。而就在记者发稿前不久,部分官网声称内容已被删除。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公共健康顾问邦妮告诉记者,这一产品确实在美国注册,但由于注册的是一级设备,FDA不会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批,企业只需注册并列出他们打算推出市场的产品即可。网站查询发现,这一治疗按摩器是用来缓解轻微疼痛的。

  延伸:磁疗产品“忽悠”何时休?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生命核”于2014年3月获得上海市食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品名为“积分波微磁场治疗仪”,产品适用范围为“专业医师指导下,该产品用于人体经络的劳宫穴区和涌泉穴区,对高血压患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不替代药物治疗”。而在“生命核”的宣传中,对其治疗作用却直言不讳。

  “这类仪器有个共同的特点:价格非常昂贵,目标群体明确,一般不采用大众媒体的方式推荐,而是利用官网内容、患者自证、印刷材料口口传播。虽然审批时比较谨慎,但宣传时却不断夸大。这类虚假宣传不应成为监管部门的 短板 。”上海师范大学广告专业负责人金定海说。

  而且,患者自证也涉嫌违规。2009年实施的《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中明确规定,医疗器械广告中不得含有利用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内容。而在“生命核”的官网“典型案例”一栏中,却有数十个患者通过自述、视频等方式,向公众介绍生命核在心脏病、中风失眠症等病症上的治疗效果。

  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不少产品的虚假宣传,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一方面,应开展磁疗产品的科学性再评价,由第三方对其功能进行重新认定,不符合的一律退市;另一方面,国家应完善指导原则,要求医疗器械像香烟、保健食品等一样,在体验店、产品包装、宣传中明显标示“本品没有治疗疾病的证据,只是辅助作用”等警示语。

文章关键词:医疗器械;忽悠;磁疗仪; 责编:张释文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业内人士揭医院设备暴利

    市场上100元一套的血液透析耗材,不少医院采购价竟然翻了一倍,达到200元。在这种商业模式之下,跨国公司以低价甚至免费向医院投放血透机,但要求医院必须使用他们的专用耗材,通过耗材来赚钱。据我所知,跨国公司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并不限于血透行业,还涉及不少需要耗材的医疗器械。

  • 河南省医疗器械行业要评“诚信企业”

    1月8日,河南省医疗器械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举行。为提高我省医疗器械行业和企业的诚信度,今年将开评“诚信企业”。据了解,2015年,我省将评选出20余家医疗器械诚信经营企业。“诚信企业”名单在经向社会公示后予以认定。

  • 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实施

    从6月1日起,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 医疗器械新规最严监管

    纵观修订后的新《条例》,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跃然纸上。

  • 四千出厂两万售出

    出厂价4000元的钢板,到医院患者手里需要2万元;手术费用5000元、手术材料费却需要近10万元……医疗器械除了在销售方面存在各类问题,其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价格乱象,更让患者“雾里看花”。业内人士透露,希望新法规可以彻底解决“以械养医”的不合理现象。

  • 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破5大案 金额超过5800万

    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通报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重大案件及暗访调查线索查处情况。

  • 官方:部分美容机构非法使用医疗器械 调查取证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今日指出,一些美容机构非法使用医疗器械。毛振宾指出,医疗器械特点不同于药品,个人真正直接使用的相对较少一些,绝大部分比较大的案件发现在一些医疗单位里。

  • 食药监总局将整治医疗器械夸大宣传等5种行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7日上午召开发布会,介绍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颜江瑛介绍称,“五整治”是重点整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以及使用无证产品等五种行为。

  • 洋品牌医疗器械高价黑幕

    一位曾经担任医疗器械合资公司总经理的业内人士说,产品定价高,医院、科室、医务人员获得的回扣也高,推荐产品的积极性大,销量也能保证。采购、定价等环节存在监管“漏洞”,有着较大的“可操作空间”,导致医疗器械领域混乱,利益黑链丛生,价格虚高不下。

  • 记者调查:亟待整治二手医疗器械

    郑州市民王女士今年2月份怀上了小宝宝。为了方便,她常到小区附近的诊所做B超,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孩子4个月大的时发育出现异常,但诊所的B超机却并未检出,王女士丈夫李先生:“诊所医生说B超机是二手的。”

  • 两个听障女孩参加临床试验遇风险

    每一件医疗器械或每一种新药上市前,都需要先进行临床试验,参加试验的人被称为“临床试验受试者(志愿者)”,他们是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幕后英雄。

  • 我省开查进口医疗器械隐患

    4月20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即日起至6月30日,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进口医疗器械“国门蓝盾”专项行动。本次行动旨在全面掌握我省进口医疗器械基本情况,妥善处置发现的带有质量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重点是全省进口医疗器械较多的三甲医院及部分二甲医院,重点关注2009年以来投入使用的进口医疗器械。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从3月中旬开始,将在全国集中开展为期5个月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医疗器械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五种行为。

  • 医疗器械行政审批松绑

     已于今年2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3月31日颁布,将于6月1日起施行。

  • 郑州医疗器械乱象调查最严法规出台

    小到一个创可贴、口罩、针筒,大到B超、心脏支架、透析机等,都统称为医疗器械,与大家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日,随着史上最严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发布,也引起了大家对医疗器械的关注。医疗器械是否安全?目前存在哪些乱象?最严法规出台后,将为大家带来哪些安全保障与改变?东方今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