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清退上千“高考移民”一事引发社会关注。“考前清退了1465人,考试当中又查实近40人,今年已查出‘高考移民’1500多人。”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务一处处长张培文说。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高考移民”的家长多为公职人员,各种“移民”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近40名经过重重闯关、在内蒙古参加了今年高考的“移民”考生,手中甚至持有由内蒙古当地学校和教育局出具的连续就读的假证明。
内蒙古方面今年5月向河北省纪委发出的《关于商请查处河北省公职人员组织参与高考移民的函》中称,1300多名持外省身份证考生的父母,相当一部分是河北省公职人员,且列出183个家长的所在单位。名单显示,这些家长的供职单位包括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师范大学、唐山市第一中学、唐山市税务局、滦南县人大、固安县中医院、宣化县财政局、秦皇岛市环保局、邯郸市政协、张家口市交通局、承德市司法局等。
“公职人员在搞‘高考移民’,‘没头没脸’的也办不了。”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负责人说,今年高考报名工作启动以来,几批近年迁入户口的学生家长频繁要求孩子在这里参加高考。公安机关查证,他们多数是公职人员,有的还是单位领导。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这些“高考移民”的主要操作办法是,把学生户口迁到内蒙古某旗县,再到其他旗县办假学籍,每逢学业水平考试等重要节点回来“应卯”,其余时间均在原籍就读。
调查组负责人说,“高考移民”主要来自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河北居多。他们在内蒙古一些公安派出所“找人”,套用当地作废的户籍落户,连同姓名、身份证号都是假的。他们在老家的户口保持不动,只是以内蒙古人的身份参加高考。今年高考前一天,多伦县就查出3名这样的“高考移民”。
目前,内蒙古有关部门正在查办,一旦查实将取消录取资格,录取后被查实也将被取消学籍。(记者 贾立君)
裁判文书显示,为了办理户口迁移,个别户籍民警或管理户籍的公职人员成为被攻克的对象,办理“高考移民”甚至成为个别教师和招生办官员都能获利的“生意”。
昨日,华商报刊发了《榆林高考文科头名是个“山东娃”户籍挂在校长名下》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昨晚,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招生委员会开会研究,暂时维持原先的调查认定,邢程远学籍和户籍满三年,符合相关政策,不属于高考移民。
榆林教育局表示,邢程远学籍户籍满三年符合政策,不属高考移民。
昨日,华商报刊发了《榆林高考文科头名是个“山东娃”户籍挂在校长名下》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昨晚,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招生委员会开会研究,暂时维持原先的调查认定,邢程远学籍和户籍满三年,符合相关政策,不属于高考移民。
6月25日陕西高考成绩出炉,榆林文科头名花落榆林华栋中学,令人意外的是,华栋中学却表现得异常低调,学校老师谈及榆林文科第一名邢程远也都讳莫如深。7月初,网上出现的一篇名为《榆林文科状元邢程远是“高考移民”》的帖子举报称,邢程远系山东省鄄城县人,2009年5月21日由鄄城县迁入榆林市榆阳区青山路派出所,住址是榆林市常乐路广元巷。
7月初,网上传榆林文科状元是“高考移民”,其户籍挂在校长名下。
6月25日陕西高考成绩出炉,榆林文科头名花落榆林华栋中学,令人意外的是,华栋中学却表现得异常低调,学校老师谈及榆林文科第一名邢程远也都讳莫如深。7月初,网上出现的一篇名为《榆林文科状元邢程远是“高考移民”》的帖子举报称,邢程远系山东省鄄城县人,2009年5月21日由鄄城县迁入榆林市榆阳区青山路派出所,住址是榆林市常乐路广元巷。
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清退上千“高考移民”一事引发社会关注。“考前清退了1465人,考试当中又查实近40人,今年已查出‘高考移民’1500多人。”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务一处处长张培文说。
目前,内蒙古有关部门正在查办,一旦查实将取消录取资格,录取后被查实也将被取消学籍。
目前,内蒙古有关部门正在查办,一旦查实将取消录取资格,录取后被查实也将被取消学籍。
对于已经查实的“高考移民”,清退当然没有错,但是不能仅仅清退了事。看似大张旗鼓的清退之举并没能完全平息事端,而只是撕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呈现出更为复杂、坚硬的现实。
有的领导干部说起守纪律、讲规矩、重程序头头是道,可落实到行动上却大打折扣,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纪律和规矩就无影无踪了。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根子就在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没把自己摆进组织要求、纪律规定里面去。
4年大学刚要读完,武汉某高校女生徐某被举报是“高考移民”,被学校取消学籍。武汉首起“高考移民”案一锤定音,避免了让这位女大学生四年的学业付之东流。显然不会,高考移民是高考考生及其家庭针对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所进行的自利行为。
重庆日前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并将于2013年开始实施。专家解读王安白教授:就各地已经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来看,实施时间最早定在2014年,而重庆异地高考实施的时间是2013年。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每年能有七八十人考上清华北大,成绩很好的张图就在这所学校就读,可他不是北京户口,连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后来,明代那些户籍在外地的盐商们千方百计游说地方官员甚至朝廷,希望出台政策让其子弟就近参加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