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自愿重组、国资委主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三个阶段后,接下来央企重组模式会是什么?
“最近经常能接到媒体咨询或是求证关于重组的电话”,某能源行业央企负责公关宣传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此,他的标准答复是,“公司未得到政府部门任何有关重组事项的书面或口头信息,公司未向任何部门表示过此类意向。”
对央企而言,重组,毫无疑问是5月的最热词汇。
重组究竟是捕风捉影,还是箭在弦上?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再或是最高层,谁是央企重组真正的推动者?在5月18日发布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这一最新表述又意味着什么?
众说纷纭的央企重组
4月27日,有媒体报道“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另有媒体报道,政府正研究将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国化工分别整合成更大的石化巨头。
关于央企重组的消息为本就亢奋的A股再次加温。4月27日当天,沪深两市双双高开高走,沪指收盘大涨3.04%,油气板块全线暴涨,中石油、中石化的股票同时涨停,并带动中字头央企概念股大面积涨停。
面对一则“传闻”在资本市场掀起的巨浪,当日晚间,国资委在其官网上紧急辟谣称,“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的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国资委“略显婉转”的澄清再次引发舆论猜想,发生在南北车合并时的“传闻,澄清,再到证实”的过程是否将再次上演?站在央企重组的风口上,谁会成为下一个南北车?
事实上,在早些时候,有关船舶、电信、石油、汽车、铁路、核电等敏感行业的整合传闻早已被频频爆出。在二级市场中相关标的吸引了散户的大量热情,而与之相伴的,则是来自相关公司的辟谣和澄清。
机构普遍看好央企重组预期,例如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央企合并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形式。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谢伟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必须从战略层面非常重视这一轮央企并购浪潮,南北车合并提升了央企合并的空间和预期。”海通证券研报认为,通过重组整合有利于优化资源、改善竞争格局,从而改善央企经营状况。
各路学者和知名财经观察人士也纷纷撰文,对央企整合背后的宏观逻辑、路径选择和市场风险进行剖析和展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的观点较有代表性,近日,他在《中国经济周刊》刊文称,央企兼并重组的路径预计包括“合并同类”、采取“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内部的纵向集结、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四种方式。
某电信行业央企总会计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央企的重组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国家战略性及市场化行为。“从股权关系上讲,央企是国有企业,股权归全民所有。因此在授权范围内,政府有权力对这些股权进行重组或处置,只是秉持的原则会有差异,有些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虑,有些更多的是市场化考虑。但这是一个在同一个所有者主体下的重组。”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有评论指出,央企强强联合将加剧市场垄断,与先前的市场化改革相比,是历史性倒退,且这种合并带来的可能是做大,不一定是做强。某央企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上一轮重组大潮中的部分案例现在看来值得商榷,在有些拉郎配式的重组后,企业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众说纷纭之际,5月8日,国资委主办的《国资报告》发表万字长文《“央企合并潮”会不会出现》,文章通过“十问央企合并潮”,系统阐述了央企重组的历史沿革、时代背景、路线模式和可能预期。
文章提到,“2015年,一些人炒作的短时间、大规模、毫无实据、强行捏合的央企强强联合潮不会出现。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国家战略、市场规律双轮驱动下,具备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发展有潜力等条件的央企之间的强强联合将会适时出现。”
谁是央企重组操盘手?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共有196家央企,经历了李荣融、王勇、蒋洁敏、张毅四任国资委主任后,已缩减至目前的112家。12年央企重组路,先后经历了自愿重组、国资委主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三个阶段。下一个阶段是什么,或许要等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台后才能明朗。
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学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未来的央企重组,一定要放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量,而国资国企改革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组成。”
公开资料显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6个专项小组成立后,“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随即成立,国资委主任张毅任组长,副主任张喜武任副组长。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国资委改革办”),主要由国资委研究局牵头,国资委改革局、规划局、统计评价局、分配局等司局部门参与,对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6个专项小组中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具体负责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
国企去社会化改革10年后再度启幕!虽然国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必要性已经众所周知,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它可能是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大、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无论其是否能称之为“最”,但确实复杂而棘手。
6月22日,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近期省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
坐拥41套房产与上亿身家的李某某遭实名举报,迅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更让舆论咋舌的还有其嚣张的态度。随着媒体的跟进报道与当地纪检委的介入,舆情发生转向。
(记者 李晓喻 刘辰瑶)中国官方29日发文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在改革、发展、监管、考核四方面分类施策。公益类国企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2008年,颜家锐任县自来水公司总经理的第二年,单位日益红火,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心理开始扭曲,萌生了在“水”上打主意的念头。
王小东说:“最后有个请求,我的母亲已经80岁了,我又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我父亲也是独生子,当时与我母亲分居,父亲在北京,导致只有我一个独生子。希望法庭考虑这个情况,对我从轻处罚。”
12月6日上午,法晚记者(微信ID:fzwb_52165216)从山西省同煤集团宣传部负责人赵先生处了解到,王月生只是同煤集团纪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并非主任。10月19日,同煤纪委作出处分决定:给予王月生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并将其清理出纪检监察队伍。
12月6日上午,法晚记者(微信ID:fzwb_52165216)从山西省同煤集团宣传部负责人赵先生处了解到,王月生只是同煤集团纪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并非主任。10月19日,同煤纪委作出处分决定:给予王月生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并将其清理出纪检监察队伍。
目前,全国国有资产总量逾百万亿,这么大的规模,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才能管好,备受关注。
全国国有资产总量逾百万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才能管好。
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公布,国企薪酬等改革正加速推进。
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公布,国企薪酬等改革正加速推进。
多地还强调,“不能搞企业内部普通员工层层降薪”。
,“内部人控制、权力滥用”等问题,也让国企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同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