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挖掘现场用竹竿作为标识,每一根竹竿下安葬着一位远征军将士。
考古学专家陈靓身着防护服在现场指导挖掘。
工作人员在现场挖掘出的远征军遗骸,以及徽章、袖扣。 吴江/摄
1942年开始,数十万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开拓了二战时除中国本土外最激烈的亚洲战场,并取得自甲午战争后首次出征异域的胜利。惨战之后,10万将士埋骨他乡。
历经时光冲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排华浪潮,缅甸的中国军人墓园几乎被损坏殆尽。
可相对比的是,参战方的英国和日本都在缅甸为阵亡军人建了雄伟壮观的墓园,每一个阵亡士兵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甚至连战马都刻上了名字。
在缅甸重建墓碑和陵园困难重重之际,来自中国民间的力量开始考虑用另一种直接的方式:接父辈的亡灵回家。
“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是其中的一个项目,除了让遗骸重归故土,还要为每一具遗骸进行DNA鉴定,建立数据库,为将来寻找到他们的亲属留下希望。
4月10日,缅甸密支那第二小学,59岁的吴缘跪在杂草丛生的操场上,郑重地磕了3个响头,两行泪顺着脸颊缓缓滑落。
吴缘的父亲吴其轺曾是国民党飞虎队军官,获得盟军司令部颁发的“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吴缘的四伯父吴其璋是中国远征军独立步兵一团少校连长,1944年12月在缅甸牺牲,他就葬在这片杂草丛中。
“父亲临终前叮嘱我,一定要把伯父的遗骨找回来,今天我终于来了。”
吴缘说,他的使命,是把伯父的遗骨取回来葬在福建老家爷爷奶奶墓地旁。“四伯父为国尽忠,但未能给父母尽孝,我要帮助他回家。”
吴其璋1944年牺牲在密支那郊外,他在上观察所楼顶执行侦察任务时,被日军狙击手击中头部,当场身亡。部队为吴其璋修了单独的墓地,吴其璋的墓在新50师合葬墓附近。
吴缘保留着一张四伯父墓地照片。墓碑上的国民党党徽下刻有“浩荡英风”四个大字,下方刻“吴其璋之墓”。
1950-1960年代,缅甸排华捣毁境内几乎所有中国军人的墓地,吴其璋的墓地未能幸免。
吴其璋墓地的所在,如今是密支那第二小学的操场,小学校长海开努说,她是1990年到这个学校,盖一个小房子时,挖出很多尸骨。
吴缘随身带着一个军用背包,里面放着一个空的骨灰盒,还有一袋从杭州灵隐寺请来的金刚砂。“我想把伯父的遗骨背回去,金刚砂可以指引他的灵魂回家。”
但此行未能如愿,因为暂未和密支那第二小学达成补偿协议,挖掘工作被推迟。
3日,由国内多家志愿者组织联合发起的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归国活动正式启动,6辆装有347具棺木的大巴列队前往缅甸密支那,迎接英魂回国。
11月5日,将会有347具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从缅甸经由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回国。
夏装士兵方阵、娃娃兵方阵、女兵方阵、在世老兵方阵、将军方阵……松山子高地南侧,402名中国远征军将士,面朝主峰方向,分列为12个方阵静静伫立。2014年6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等新建筑也在国殇墓园落成。
惨战之后,10万将士埋骨他乡。
这里我们只讲述中国远征军老兵自己的故事,没有政治,没有阶级,随处散发人性的光辉。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远征军的老兵们!
近日,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场机动距离近6000公里的演练引发外媒高度关注。但中国海军陆战队不会成为类似西方的“远征军”,而是会参与联合国旗帜下的维和、维稳任务。尹卓表示,海军陆战队除了进行两栖作战外,还可以执行反恐、海外作战等任务,是一支“尖刀部队”。
1941年,21岁的青年刘中柱还在重庆当印刷工人,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虽未踏上战时陪都的土地,但密集的战略轰炸使重庆人民饱受巨大苦痛,刘中柱的不少工友被炸死。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军方27日下午迎回当年在印度、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英灵牌位。
据台湾ETtoday新闻网报道,曾参与1942年“仁安羌之役”、现年94岁高龄9的英国退伍陆军上尉费茨派垂克,当地时间14日拜会台湾地区“驻英代表”沈吕巡,感谢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的救命之恩;这位二战老兵今年也将访台,希望与台湾年轻世代分享此段历史。
中国远征军战士客死他乡,70多年后,儿子将他墓前泥土运到安徽安葬 就在王云龙寻找父亲的时候;另一个人也在寻找萧竹青,他就是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王云龙原名萧武枕,他1岁时,父亲萧竹青作为中国驻印远征军一员,在中、印、缅边境负责维修史迪威公路。
中国远征军老兵来参加活动。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塔。这一天,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回家”了,70年前他们出国远征,抗击日寇血洒缅甸,忠魂难归故国。从探寻远征军墓地遗址,到发掘遗骸,再到护送遗骸归国,戈叔亚参与了迎回缅甸南坎远征军遗骸的行动。
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终于落叶归根。
中国远征军老兵来参加活动。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塔。这一天,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回家”了,70年前他们出国远征,抗击日寇血洒缅甸,忠魂难归故国。从探寻远征军墓地遗址,到发掘遗骸,再到护送遗骸归国,戈叔亚参与了迎回缅甸南坎远征军遗骸的行动。
头裹白毛巾,脚穿解放鞋,手拿竹扫帚,43个春秋如一日,每天穿梭于72级台阶间,打扫枯枝散叶两次……10月20日清晨,当记者见到刘福昌老人的时候,他刚打扫完红军烈士陵园回到家里。
以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