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尽管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被第三产业超过,但工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积极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工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工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工业总量日益扩大,结构正在改善。具体表现为,高耗能行业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从2008年的32.2%下降至2013年的28.9%。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等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导向下快速增长,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普查结果显示,5年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增长较快,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26894家,比2008年增加1077家;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7.8%,比2008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更强,在研发投入较快增长的同时,产出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另外,从普查结果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过去几年中也实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3年末,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共有16.6万家,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2%;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共有从业人员2362.3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8.1%。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最为迅速。
目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不少地区仍处于发展起步期或成长期。但从长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普查结果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我国研发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工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研发经费较快增长。
具体说来,工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与高技术行业突出的引领作用密切相关。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中研发经费超过500亿元的有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7个行业大类,这7个行业大类的研发经费为5101.7亿元,比2008年增长151.6%。此外,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区域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东部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更大。
过去,我国工业更多依靠要素的规模驱动力,而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国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创新驱动也让企业收获了高额的回报。作为企业研发产出的重要成果形式之一,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的销售收入较快增长,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有所提高。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所占份额最大,外商投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最高。从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看,2013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3个行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1万亿元,共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3108.1亿元,比2008年增长111.6%,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1.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6.6%,比2008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记者 薛志伟)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开展的汽车反垄断事件作出了官方回应。实际上,早在二十多年前,有关桑塔纳合资品牌在国内售价超过20万元,到国际市场只卖3000美元的传言,就让中国消费者感到十分困惑、十分无奈。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6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必须明白,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当前,全球产业更新换代日趋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TD-SCDMA是由我国自行提出并主导完成、被国际电联批准的主流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
近日,中央财政下拨2014年专项资金30.45亿元,大力支持国家级基础研究基地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